第2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倔强的正效应

  面对倔强,家长和老师应多维思考,既不要助长偏执的个性,也要注意促进和张扬性格表现的正效应。有一种看法认为,从小反抗力越强的孩子越有判断力。德国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追踪调查了100名2~5岁具有强烈反抗意识和毫无反抗意识的两组儿童。至青年期,发现反抗力强的孩子有85%成长为意志坚强、深具判断力的人;而没有抬杠意识的孩子发展成为意志坚强的只有24%,大多数则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人。

  懦弱

  ★懦弱是人生的主要缺陷

  懦弱是一种畏怯软弱的性格表现,是人生的主要缺陷。有懦弱行为的人性格内向,意志薄弱,自信心差,缺乏刚毅、勇敢的精神,在困难面前总是畏首畏尾,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懦弱的危害

  懦弱的孩子不坚强,不勇敢,受欺负,无法面对困难和痛苦,经受不了大风大浪的考验,没有开拓性和创造精神。懦弱的人人生悲哀、事业惨淡、成功率低,遇到生活中的小沟小坎往往不能面对,难以逾越,更有甚者,连经历小小的误会都会备受精神折磨。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中,那个可怜的小公务员看戏时不幸与部长大人坐到了一起,把唾沫星子弄到了部长的大衣上,他就变得神经质般地惶惶不安。他自认为无论如何解释,部长大人好像都没有原谅他的意思,其实部长大人也许早就忘了那件事。这个小公务员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竟然一命呜呼了。当然这是文学作品,在生活中,也同样有这样性格怯懦的人,他们自己为自己制造烦恼,自己吓唬自己而不能自拔。

  ★产生懦弱行为的原因

  导致孩子懦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无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丧失锻炼机会。

  曾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很多孩子喜欢玩滑板,在街道两旁、广场的水泥路面上,常常有孩子冲来撞去,在几尺来高的台阶跃上跃下,让人为他们的安全捏了一把汗。

  在这些玩滑板的孩子中,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为什么呢?

 第2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0)
  中国人玩有技巧性的游戏向来是不在话下的,但玩滑板需要胆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同样在美国长大,为什么中国血统的孩子很少玩这些冒险的游戏呢?

  追本溯源,原因在中国家庭的传统意识上。许多中国父母认为这种游戏太危险,很容易摔断四肢,因而不鼓励孩子们玩。虽然这种游戏对孩子的胆量是一种挑战与训练,但中国父母还是认为冒这种风险去让孩子获取胆量不值得,保险系数低。父母们的这种看法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使他们本来就有的、对这种运动的畏缩情绪更受到强化,因而有了后退的理由。这种以身体的过度保护所带来的性格上的缺陷,其实比一些不严重的外伤更具有损伤性。而且这种性格上的伤害将是终身的,外伤会很快痊愈,性格软弱却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我们不是鼓励孩子随意冒险,但应鼓励孩子有一定的冒险精神,有克服胆怯的勇气,有与别人一比高低的信心。

  ★懦弱行为矫正方法

  不过度保护

  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由老人带养的小孩,更需要从家这个"小世界"里解放出来,让他们接触、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设置定时任务

  有目的地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有时间限制的任务。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过程,体验乐趣,并增长生活的经验。当任务完成时,孩子赢得的不仅是父母的赞许,还有自信心。

  恰当引导

  针对孩子存在的具体弱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和诱导。比如,孩子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每当有客人来时,应该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锻炼其与客人交流(这个工作可与客人讲明,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两回熟,会逐渐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44.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2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0)》为网友刺眼的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