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避免情绪失控

  当孩子出现倔强、反抗的行为时,父母应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深呼吸,不要让自己跟随孩子的情绪生气,然后找一个会配合你并会讲道理的人向孩子摆正是非对错。如果当时没有人配合你,而你和孩子又处在白热化状态,那就暂时放一放,说:"等你爸爸回来咱们一同评理。"教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并学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

  当感觉到孩子开始浮躁不安时,可用他感兴趣的事物吸引、转移即将爆发的情绪。譬如说"妈妈今天听到一个好听的故事,让我讲给你听听……"或者说"妈妈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去处,你要不要跟妈妈去玩一趟"等。

  制定行为规则

  爱是至上的,但不能没有纪律。给孩子订立一些明确的行为准则,比如晚上几点钟必须关掉电视上床睡觉以及不许吃零食等等。同时应该让孩子明白,你对他合情合理的限制是真正的爱心和关心。

  不要承认例外

  要使教育发生功效,就不要承认例外。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定要遵守已制定的规则。孩子违反了规则,不能有时责备,有时原谅,搞下不为例。如果例外与日俱增,例外就会变得很平常,父母以后再如何努力教育也变得事倍功半了。

  让他们哭个够

  父母的干预越多,孩子倔强的脾气可能越强烈。孩子闹脾气,有时带有试探的性质,父母表现得越在乎,他们可能越变本加厉。所以,在不会造成恶劣影响的情况下,就试着让他哭个够,等他安静下来后,再去处理。

  用趣味去化解

  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行为矫正上,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善用孩子的语言或喜欢的卡通人物作为适当的引导工具,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对话更具趣味化与游戏性,以化解孩子的情绪。

  及时预告

  要终止孩子的游戏,而又不想让孩子产生反感,父母及老师要预先告知,让孩子心理有所准备。对于有时间观念的小孩,可以在5分钟前预告一次,然后每1分钟预告一次;对没有时间观念的小孩,可用钟表的长针来做指标,告诉小孩:"当这根针从4走到5时,就要收拾玩具了。"这样就能以理性、和平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坚持。

  采用"静坐面壁"法

  把孩子置于一个无聊的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中,几分钟不去理睬他们。这样做与惩罚同样有效,且不会产生惩罚带来的负面效应。首先,选择一处静坐面壁的地点。选择地应远离玩具、人、窗口、电视、收音机以及其他任何孩子感兴趣的人和事物。地点可以是走道尽头,卧室一角或浴室,但要注意安全,不要有伤人的物品。记住,静坐面壁是指孩子得不到你或者其他积极的关注下进行的。然后,建议摆上一把大人坐的椅子。其用途是提醒孩子,这是实施静坐面壁的范围。此外,它能帮助你规定孩子待坐的地方,大人坐的椅子能让孩子的脚接触不了地面,因此不大可能中途起身。注意椅子不要太靠近墙,不然孩子有可能不断踢墙,也许还会在上面抠个窟窿。

  不要阻止

  当孩子正在努力组合一张拼图或搭积木时,不要打扰或阻止他,否则,孩子通常会表现出不愿意的态度。其实对于孩子的这种坚持,反而是值得表扬的,若父母硬要孩子中途放弃,孩子反而容易养成半途而废的性格。

  不过分干涉

  对于处在倔强期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场看事情,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过分干涉。有时明知道他可能做不好,也应让他体验一下。此外,在他做不好时,偶尔可以正确示范一遍给他看。

  双向沟通

  老师、父母有时不免会主观认为,孩子应该听话、顺从,而不应该反抗。于是就命令他这样那样。其实,不妨把命令的语言改为双向的沟通形式,让孩子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双方共同建立约束规则。

 第1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9)
  恩威并用

  有时不妨运用处罚的方式,例如取消例行的游戏,但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处罚的原因。处罚过后,也别忘了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让他知道处罚归处罚,爸妈还是爱他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45.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1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9)》为网友癡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