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倔强

  ★倔强是自我为中心意识的强烈表现

  "倔强"是一种执拗情绪,是自我中心意识的一种强烈表现。倔强的孩子因个性强,也容易产生反抗行为。然而倔强不一定不好,父母不妨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倔强转变成一种正向力量,去做合理的判断和有效的思考。两岁以前孩子的执拗情绪往往出自两种情况,一是天性的向往;二是饥饿和不适(比如不易察觉的疾病、疼痛、瘙痒)。前者不必注意,后者要进行弥补与诊治。我们说的倔强是指一种强烈的情绪偏向。

  以前的孩子面对父母的责骂,大多不会抱怨,但现在的孩子,骂他几句、打他几下,都可能引来一场狂风暴雨。这并不可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有某种程度的反抗和倔强情形。问题是如何协助孩子修正不适宜的执拗偏向,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走向偏执、极端、钻"牛角尖",遇到困难会设法自己解决。

  ★倔强的危害

  倔强的性格如不改变,将给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害。孩子踏入社会后要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除了家庭成员,还有领导或下级、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有谁会欢迎"犟筋"呢,除了人事关系搞不好,还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失去成功的机会。试想,如果杨利伟等航天英雄有倔强脾气,即使技术再精,身体条件再好,有谁敢表态让他们上天呢?

 第1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8)
  ★造成倔强和反抗的原因

  有的孩子天生就较温顺,有的孩子却很倔强、暴躁。孩子产生倔强、反抗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成长的必经阶段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三个阶段的反抗期:第一阶段是2~3岁,第二阶段是7~9岁,第三阶段是青春期。这几个时期孩子会表现出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以自我的想法为中心。

  特殊时期的行为

  当孩子生病、受伤或是劳累的时候,他们就会以习惯的倔强、反抗方式表现,希望能达到某些目的或者借此引起父母的注意、威胁父母"投降"等。

  忽略个别差异

  父母期望孩子能做一个顺从、听话的乖宝宝,然而有的孩子天生比较温顺,有的孩子则倔强、暴躁,父母应接受孩子先天的差异,避免对不同的孩子做同样的要求。

  除此之外,有时孩子表现倔强、反抗的原因,也与父母管教方式和态度不当有关。父母管教过于严厉或是要求、期望过高等,忽略孩子成长的需要,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反抗、倔强行为,对任何事都故意"唱反调";与孩子发生争吵时,若父母处理方式不当,使孩子感到不公平或受委屈,就很容易诱发孩子的倔强、反抗行为;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长久下来,便会引起孩子的抗拒;父母过于溺爱,导致孩子缺乏处理事情的能力,当孩子无法面对问题时,只好用反抗、倔强的方式来表现;父母管教不一致造成孩子缺乏判断的标准,孩子自然学会去取悦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一方,而在与另一方相处时,则表现出倔强的一面。

  ★矫正的方法

  孩子倔强是一件棘手的事,你若以粗暴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就会"顶撞"你;倘若你听之任之,则更助长其"犟脾气"。因此,教育倔强的孩子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行。

  讲清基本准则

  孩子往往只知道"想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而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和"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的道理。因此,随着孩子智力的发展,逐渐有了自主的意识,应该以充分的理由告诉孩子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孩子便能自己处理事情。相反,如果父母只简单地命令"我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强迫无条件服从自己,其结果往往导致孩子由于不明是非而更固执己见。

  态度必须明朗

  要孩子接受意见,态度必须明朗坚决,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再蛮横吵闹也不会被接受,千万不能说"求求你,听父母的话吧",这只能表现出父母的无能。父母采取低姿态向子女哀求、屈服,只能使孩子愈加倔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46.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1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8)》为网友寄長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