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多玩团体游戏与独自玩耍相比,多玩一些团体游戏可以使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和有秩序的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因材施教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书法,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书法培训班;看到别人的孩子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围棋班。这样盲目效仿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正确的方法是,当孩子对某种学习确实有兴趣时,父母再给孩子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易处入手对于没有耐性的孩子而言,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如果从简单的教材入手,从兴趣入手,等孩子能很好地理解时再稍微增加难度,孩子就会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耐性。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目标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确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最终实现。此时,最好让孩子反复用嘴说出自己的目标,通过这一方式,可使孩子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促使他产生坚韧的意志。

  达到目标有奖赏孩子拥有目标,做事自然有毅力。当孩子渴望得到某些东西时,父母可要求他们先达到某些目标,再作正面回报,比如孩子学下棋付出了努力,就奖励他一件玩具。孩子越大,要求也就可以更高一点,最重要的是所定下的目标,必须明确及合理。

  多参与挑战活动孩子的兴趣广泛,就容易磨炼出耐力。其实,要培养孩子的耐性,关键就在于建立延迟满足欲望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时间和精力容易消磨,情绪波动也不大,耐性自然也就建立起来了。

  跳一跳、摘桃子父母可选择一些孩子当下做不到,但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引导他们完成,不要让他们轻言放弃。与孩子一同定下目标,帮助他们不断尝试挑战自己,如同摘桃子,不能让他们一伸手就摘到桃子,也不能让他们想尽办法也摘不到桃子,而应当让他们跳一跳或搬个椅子站上去就能摘到桃子。

  幼教老师们的小窍门

  委任当小班长有的孩子平时没有耐心按要求去做事,请他们来当小班长就不一样了。成了小班长,首先他们自己会很漂亮地完成任务,而且还能仔细地去检查、提醒每一个小朋友是否做到。

 第1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7)
  做小值日生对总是粗枝大叶的孩子,就让他们做小值日生,发本书、发折纸,或者擦桌子、排椅子,他们会做得有模有样,非常认真、耐心,不会粗枝大叶。

  做小帮手玩具乱扔、东西杂乱无章,需要有人花时间来整理,不妨让耐性差的孩子当助手,他们会耐着性子、细心帮你把乱了的玩具分类摆好,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耐性。

  当检查员如果发现孩子还缺乏耐心,就让他来把关,当检查员。检查每个小朋友的手是否洗得干净,围兜是否戴好,作业是否都摆好等。这时孩子会耐心地检查每一个小朋友,甚至比老师都有耐心、都细致。

  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前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别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实验结果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找回不见了的玩具"便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游戏。其具体做法是:与孩子一同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并教孩子清点玩具的数量,让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记住玩具的种类。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拿走其中的某样或几种玩具。问孩子:"什么东西不见了?"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想、查看、寻找,这种训练方法简单、灵活而实用。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类似的游戏方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47.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1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7)》为网友我不合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