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5)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孩子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新东西,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为了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正确对待并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退缩行为的孪生姐妹--胆怯

  胆怯和退缩是密不可分的两种心理状态,消除胆怯可以更好地矫正退缩行为。下面介绍几种消除胆怯的方法。

  应尽量淡化危险感觉

  当孩子向家长述说自己的恐惧心理和对象时,家长不要紧张、不要过度反应。比如,当孩子第一次看到小动物时,可能会害怕,家长不要"保护",不要大惊小怪,要告诉他:"不用害怕,没事。"

  遇到恐怖情境时,家长要从容地帮助孩子

  比如母亲特别怕虫子,见到虫子就大喊大叫,结果孩子也会害怕,孩子的恐惧往往是从别人那里感受来的。

  采用系统脱敏法减轻孩子的胆怯心理

  对动物的恐惧,可采取先给孩子看动物的照片,然后远远地观察动物,看别人是如何接触动物的,熟悉动物的形状,逐渐对动物产生兴趣。进而再让孩子由远到近,慢慢适应。每天做一次,每次都给孩子一个奖励,每次到孩子不能忍受时为止,逐渐提高其耐受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脱敏之后,最后使孩子敢于用手去摸动物。

  采用游戏法帮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孩子常有怕水、怕黑、怕独处等胆怯心理。可以先带孩子到水边玩,观察别人是怎么划船、游泳的,然后再带孩子去钓鱼,捕小虾,坐摆渡大船,进一步划小船,在河水里洗脚,最后到游泳馆学游泳。让孩子在玩的活动中去接触感到恐惧的对象,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感到恐惧的事。

  不吓唬孩子

  切忌恫吓儿童,更不能使用妖鬼等不存在的东西来欺骗孩子。

  孩子对外界的接触很少,经验很有限,加之在他们的眼中,父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会确定无疑地相信父母的话。父母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而制造的谎言,往往会伴随他们很长的时间,同时还会造成孩子不适当的恐惧。

  不要溺爱孩子

  众所周知,溺爱的不良后果不胜枚举,但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溺爱往往是造成孩子胆小的直接的、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初次和父母分开睡的孩子,为了得到母亲的抚慰会哭闹不止,他们会找出各种害怕的理由来拒绝。此时,父母千万不要迁就孩子,否则他们在"阴谋"得逞的同时也真的会相信自己的谎言,由此害怕单独一人居住。父母应坚持自己的主意,以免真的出现这种恐惧。

  父母要以身作则

  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恐惧,那么父母自己先要无所畏惧。如果父母害怕电闪雷鸣,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听见雷声时,也会感染上同样的恐惧。假如父母不能避免恐惧的话,那就尽量不让孩子发现。

  引导孩子与同龄人接触

  可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如请邻居或同班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2006年学生放暑假期间,央视公布了一组学生活动的数字,结果发现,最低的一个数字就是孩子与伙伴们一同接触玩耍的概率。这是非常值得大人们注意的问题。应该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交流,让他们的个性尽情展露,无所顾忌。

  让孩子参与角色游戏

  孩子从游戏中可以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和职责,大人可以因势利导,让孩子履行自己的职责,避免采用枯燥乏味的说教。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利于克服胆怯行为,生活中父母不必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们应负责的范围。父母不妨表现得很无助、很无奈,非常需要孩子的照顾,让孩子担负起对父母的责任,使他们在担当的过程中改变怯弱的行为。

 第15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5)
  耐性差

  ★耐性差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49.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15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5)》为网友袖手尽入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