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90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创建创新型企业,就应让创新成为企业每位员工的习惯,使之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只有把每个人的创造力都调动起来,引导员工培育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主动求变的意识,让员工做工作的有心人,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改变工作的环境或工作的方法做起,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创新的企业氛围。

  那么,如何才能使创新成为组织或企业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呢?

  首先要对创新本身有一个明确地认识。目前国内外企业对于创新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常常把创新和创造力、创新和创意、创新和发明以及创新和研发混淆在一起。如果不能理清这些概念,那么在实施创新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问题。

  创新混同于创造力。

  的确,创造力对于创新非常关键。没有创造力,创新就是无源之水。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创造力仅仅是创新活动的其中一个要素。很多公司并不缺乏富有创造力的想法,问题在于这些企业是否能贯彻实施。仅有创造力的想法,如果不能成功实施,就称不上创新。要真正实现创新还需要其他要素的配合,如创新管理流程体系、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对创新的重视和投入、奖励创新的业绩评估方式等等。

 《红色管理》第90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8)

  创新和创意不分。

  创意主要是在广告产业中使用,更多是指广告创意。近年来其概念也已经扩展到产品概念的创意,但是却有人对创意产业的范围划分过宽。如果说把设计、广告、点子策划类公司归为创意产业还算中规中矩,可是研发设计也被创意产业的专业人士收入囊中,实在有些牵强。

  创新就是发明。

  不要以为这种认识误区只是在国内才有,就连美国政府也会犯这种错误。商业周刊网站上曾刊登过一篇文章以此调侃布什总统,“今年世界经济论坛上经常重复的一个信息就是发明不等于创新。得有人告诉布什总统和他的顾问们这一点。因为白宫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所出台的一些重大举措都是要加大在科学和技术上的投入……美国的未来并不是仅仅依靠科技来和印度、中国及俄罗斯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来竞争,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创意带来的创新以及创意赖以产生的流程。” 简而言之,创新不都是发明,但是发明都是创新。因为除了产品创新以外,创新还包括其他几种形式。即使是产品创新,发明和创新之间也存在一个滞后期。比如第一项关于电视机的专利发明是在1885年,而现在意义上的电视机的真正创新实现是在1936年。

  创新就是研发。

  我们已经说过创新除了产品创新,还包括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即使是产品创新,研发投入也不必然产生产品创新。有部分国外企业,研发费用高居不下,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创新成果,这已经成了CEO们的一块心病。其实,不断增加的研发费用并不会自动地提高创新的成功率。相反对于有些企业来说,削减内部研发费用,利用全球化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寻找低成本的技术供应商,效果反而会更好。比如近年跨国公司开始重视开放式创新,把部分研发活动外包给印度、中国的公司。创新也不等同于技术创新。过度追求技术的创新往往会忽略客户的需求,功能强大复杂,但是不能做到简单易用。而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却常常可以创造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

  其次,要在组织或企业内部进行文化熏陶。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公司可以通过讨论转变观念、创新制度的实施,提倡认真做事、踏实做人,为企业的不断创新提供观念方式、价值观念、工作创新等方面的帮助,使创新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在构成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第三,要建立一个自我突破机制。为发挥员工首创精神而不断前进的激励机制,一是实行情感激励,管理者多关心员工的创造性工作,多向其吹些催人奋进的“耳边风”,多送温暖,以情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让员工主动树立起“我要创新”、“创新有我”的理念;二是精神激励,鼓励员工自主决策及发挥创造性,从提高效率着眼,鼓励员工不断做新的尝试,在各类场合对员工的成绩适时给予精神褒奖;三是实行成果激励,可设立各类鼓励创新、鼓励科技发明的奖项,对员工的创新成果进行重奖,从而营造全员创新的向上氛围。

  当创新成为了组织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创新也就使组织成为了自动成长的生命体。就如同日常吃饭、日常睡觉可以保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一样,一旦创新成为组织的日常行为,其也就决定了组织的成长方式。

  创新是组织的核心价值

  “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是毛泽东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发出的号召。也正是在这一次讲话中,毛泽东就组织学习对共产党的意义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我们要建设一个大党,不是一个‘乌合之众’的党,而是一个独立的、有战斗力的党,这样就要有大批的有学问的干部做骨干。”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在这次讲话中分别从意义、可能性、成绩、持久性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架构。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这样的名篇,我们不难看出共产党对组织学习以及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思考和措施是相当成熟的。即使在今天,“学习型组织”已日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情况下,我们再来审视共产党当年的思想、政策和举措,仍然发现它们并没有因为数十年的时光流逝而“落伍”。共产党在组织学习方面取得的成就,至今也没有任何组织能够超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59.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声明:《《红色管理》第90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8)》为网友深爱乃沉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