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教孩子学会分享

  2~3岁的孩子无法体会他人的感受,又欠缺沟通的技巧,如果没有大人的监督,他们的游戏很快就会落入一团混乱的纷争。因此,不要期望一群孩子可以自己玩得很好,此时,大人适时地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社会能力。比如,老师可以跟孩子解释:"玩具是属于大家的,如果你想先玩滑梯,就让别的小朋友先玩娃娃。"并教他们问其他正在玩滑梯的小朋友:"我可不可以和你们一起玩?"若孩子们坚持不愿意一起玩儿,老师也可充当计时员,指导孩子学会轮流,一人玩一段时间。

  虽然有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但只要大人耐心辅导,让孩子多经历几次成功的合作游戏,他们心中萌生的友谊观念会渐渐成熟,并学会体谅别人、与人合作和轮流玩玩具了。

  给孩子过生日不要过分隆重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生日过分在意。每逢孩子生日,亲戚朋友济济一堂,众星捧月,让孩子在生日宴会上出尽风头,这无疑会强化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好的方法是孩子生日时,给孩子买些玩具、添件新衣服或特意带其去公园,既不失爱意又不膨胀自我。

  孤独

  ★孤独是一种主观体验

  世界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很重视对孤独的研究。精神病学者多从病理上看待孤独,心理学家多从行为表现方面研究孤独。爱德华·R.黑特伏认定,孤独是综合征,在儿童期多发生在出生后前20个月,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性能力缺陷与残废状态,需要认真对待。

  心理学家认为,"孤独有时是短暂的心境,有时是严重的和长期的状态",是一种主观体验。他们早就发现了值得重视的现象:"孤独在青少年中更加普遍,而在年龄较大的各种群体中不常为人所提及……"他们还发现,"孤独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中更为普遍",这是非常符合我国国情的。

  无论是精神病理还是行为现象,目前我国对儿童早期孤独症症状的研究都很不够,所以本书在这一章着重讲述病态矫治。

  ★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精神疾病

  据有关部门推算,我国每年约有50万幼儿罹患此症。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至今尚未被大多数人所认识,甚至连多数医生也没有早期识别诊断的能力。以往医生们都笼统地将孤独症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多动症等,以致延误了对症治疗的时机。婴幼儿孤独症是一种婴幼儿特有的精神性疾病,发病年龄在3岁前,男孩多于女孩。患有孤独症的婴幼儿在发病前均较聪明,但发病后在智能方面就明显低于正常婴幼儿。此症病程比较缓慢,约有1/3患者病症属轻度,须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并给予特殊训练和药物治疗。

  ★孤独的症状与表现

  表现异常

  当母亲抱他们在怀里喂奶时,他们不将身子紧贴母亲;当大人用手去抱他们时,他们没有正常的迎接姿势,表情冷淡;他们对周围的人或物不感兴趣,面部也缺乏喜怒哀乐的感情表露,旁若无人。

  语言表达有障碍

 第3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
  有的孤独症患儿默默不语,有的患儿开始讲话比别人晚,讲话的内容也比别人少。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低下,对别人说得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常无法理解,不会以提问的方式与人交谈,更不会主动与人交谈。他们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不会运用动作、姿态及音调与人交往;不会使用代词或使用代词不当,常错用"你"、"我"、"他";常重复别人所讲过的话(模仿言语)或常重复别人以前讲过的话(延迟性模仿言语)。他们缺乏正常儿童应有的想象力,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做游戏或和同伴玩耍。

  喜欢旋转的事物

  他们对一般儿童喜欢的玩具不感兴趣,喜欢圆的会旋转的东西,如瓶盖、陀螺、杯盖,常爱不释手,可连续玩很长时间;也常会迷恋会转动的东西,如不停地观看正在旋转的吊扇;他们要求环境固定不变,如要求吃同样的菜,穿同样的衣服,坐同一个位置,走同一条路线;他们常常双手上举左右摇摆、旋转、打桌子、打墙壁、撞头、自伤;还有的患儿对音乐节奏特别感兴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64.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3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为网友摇摆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