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8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而如果我们分析全球更多的成功大企业,不难发现,他们似乎更喜欢谈战略、文化、流程再造等等内容,而对于创新则谈之不多。如果我们因此而认为创新并不重要,那就大错特错。这些成功的企业不谈创新,并不是他们认为创新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透彻了解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已经成为他们成长的自然方式,所以他们反而不需要再去谈创新。正如同一个跑百米的运动员,他会告诉你呼吸的重要性,步伐大小的重要性,起跑的重要性,但是他不会告诉你“你必须跑”才能到达终点这句话。在运动员看来这句话简直就是多余。对许多成功的大型企业来说,谈创新似乎也是多余。试想,一个企业的产品可以永远不更新吗?企业的员工从100人发展到1000人,其管理模式难道仍然不变吗?企业的核心产品发生了改变,难道仍然要使用以前的市场营销模式?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每个人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改变,只有改变才能生存。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人们却往往对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有所忽视。一个企业完全地相信别人的理论和经验,本身就说明其已经失去了创新的能力,其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红色管理》第8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4)
  中国的古代武术中有“内力”这种说法,借助内力,轻轻一掌可以把对方推出几米远。在外行看上去,把对方推出去的,是“推掌”这个动作,而非其内在的功力。只有具有内力的那个人才清楚,他是借助“推掌”这个动作,运用内力才能把对手推出去的。

  在企业中,所有的文化、制度、战略都只不过是“推掌”这个动作,没有“创新”作内力,就难以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共产党的战略、路线、制度经常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其创新精神却永远不变的原因。

  把创新作为组织的成长方式,首先就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一个认识不到创新的重要性的企业和组织,是无法在激烈的变革面前成功应对的。

  以麦当劳为例,麦当劳在本土化创新上总是慢肯德基一拍,其在菲律宾的连锁店直到被快乐蜂逼得无路可逃才开始推出中式口味,日本的麦当劳也是经过长期研究和调查之后才开发出大受欢迎的、像中国的馒头包子一样用蒸笼去蒸的米汉堡。2003年,麦当劳在全球市场遭遇了首次增长放缓,甚至有些分店陷入了经营困境,基于此,麦当劳推出“我就喜欢”的品牌革新活动,聘用了香港的当红明星进行宣传,展现了活力无限的新品牌形象,用“欢乐元素”吸引更多的年轻顾客。

  事实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不过,很多情况下,这种认识都是被动的,以至于企业的创新变成了应对。如果企业能够自动自发地去创新,像中国共产党一样主动创新,寻求出路,其结果必将是越来越壮大。

  其次,把创新作为组织的成长方式,还要像我们上面提到的那样,把创新提升到政治路线的高度。政治路线不同于一般的路线,它高瞻远瞩,统领全局,影响着组织的发展方向。路线错了,其他搞得再好,有时也是南辕北辙,徒劳无功。共产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建设过程中,也犯过错误,有过教训,但因为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所以总是能在关键的时刻取得胜利。

  对于组织来说,创新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员的事情。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虽然是由毛泽东整理提出,但其背后却有着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基础。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所发明的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无疑都是全民创新的结果。如果仅仅靠一两个人的创新能力,是很难取得战争的胜利的。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一定要构造一个创新型的团队。海尔虽然还没有达到共产党对创新认识的高度,但它能有今天的成就,却仍然是坚持创新的结果。正如吴官正在任山东省委书记时到海尔视察后所说:“海尔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它有一个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海尔从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一个212的电冰箱生产技术,经过16年的发展,到2000年,已形成了69大系列108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海尔现在平均每天可推出1.3个新品种,平均每天申请国家专利2.5个,海尔是中国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让创新成为成长方式,就要持续创新。只有把创新作为一种习惯,才能使创新名副其实地成为组织的成长方式。要想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要在平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养成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意识,把我们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

  能否持续创新,通常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使命与信念。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不思创新,还有一部分企业是不敢创新。这主要是由于它们没有明确的使命与信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其压力何其巨大,所遇到的困难也难以用一两句话就能说得完。可是,共产党依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次次地把困难消灭掉。为什么共产党有如此大的毅力,在各种反动的势力面前誓不退缩?原因就是共产党人有着伟大的使命与信念。他们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奋斗,而是为了国家,为了全民族而奋斗。

  2.冒险与价值。创新需要勇气和胆识,因为任何创新都要冒风险,一个创新型企业一定要具备冒险精神,勇于创新与敢于实践。但一个靠创新而成功的企业又是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企业,冒险又能控制风险至关重要,愿赌服输绝非滥赌赔光,赔尽输光也就没了创新的基础。同时,如果企业不能不断地得到创新的回报和利益,也不可能持续创新。企业不可能仅凭信念支撑到底,一个人可以凭信念屡败屡战,但企业是一个赢利组织,各方压力都不允许。只有在创新中不断获益才能不断去冒险,最终形成持续创新的良性循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66.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声明:《《红色管理》第8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4)》为网友心房的律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