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82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2. CI:视觉识别与行为识别。

  光是视觉识别,两党其实没有高下之分。在旗帜或军装的设计上,两党各有千秋。国民党在这一项中输在行为识别上。我们都还记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几乎可当作行为识别的经典案例。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国民党,同千百年来的统治阶级一样,对其官员行为的约束肯定效果不佳,可以想像,当时的国民党官员形象跟后来被描述成的“鱼肉乡里”的形象应该相差无几。而共产党军队则通过“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的行为来逐渐树立自己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3.整合传播。

  按理说,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没有网络,谈什么整合传播?但在当时条件下,共产党利用力所能及的一切手段对自己的理念进行传播,达到的效果令人吃惊。甚至让如今我们的整合传播汗颜。演讲,刷标语,歌剧,小品,秧歌,左翼电影,左翼文学。无所不用。类似《白毛女》这样的歌剧家喻户晓,类似“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漫山遍野。前几年创造营销奇迹的三株应该说是学到了一些共产党的农村传播手段。例如,到处刷非常直白的标语。三株销售业绩的奇迹应归功于对路的传播手段,而最后的失败应该说是管理上的弊病以及缺乏危机处理经验所致。

  4.公关借势。

  这一如今被众商家频频使用的手段,当年共产党也有杰出运用。经典案例例如,“9?18”后,针对蒋氏“攘外必先安内”的言论,共产党在国统区放手发动“反内战,反迫害”工人运动,并联合各民主党派厉声斥责国民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行径,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光辉形象,从而形成国民党乃是不称职的统治者的印象。通过公关借势赢得民心的做法也类似于近代企业的品牌形象宣传,有利于塑造企业的良好品牌形象。

  正如企业的成败不光取决于品牌战略一样,国共两党的成败也不只取决于其形象塑造。但细细分析,国民党形象的败落着实是它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此,共产党的成功对当代中国企业的中国本土形象塑造应该有非常的借鉴意义。

  思想改造:打造核心竞争力

  思想改造一词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犯有某种罪行、错误的人的思想转化工作,二是指对人们世界观的改造。在人民内部所说的思想改造,一般都是从改造世界观的意义上讲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都需要思想改造。人们要逐步破除旧的、落后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树立新的、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

  毛泽东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谁说工人阶级不要改造?当然,剥削者的改造和劳动者的改造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改造,不能混为一谈。工人阶级要在阶级斗争中和向自然界的斗争中改造整个社会,同时也就改造自己。”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曾经出现的“左”的或“右”的作法,坚持和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人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改造,使人们的思想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免疫力。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等。

  中国共产党认为,一个组织核心竞争力确立的前提是确定组织的愿景和使命。基于组织的愿景和使命而建立起的组织变革能力,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认识着眼于思想层面,而非技术和操作层面。

  许多的企业都在谈企业变革,谈企业改造,中国企业对于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认识,虽然已从简单的技术加工上升到技术创新,从战术上升到战略,但大部分企业的着眼点仍然局限于制度、流程方面,而没有看到文化、思想的力量。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共产党是如何通过改造一步步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的。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改造一词的分量实在不轻。涉及到如下一些方面:

 《红色管理》第82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13)
  1.把普通老百姓和农民改造成革命军人;

  2.将井冈山的土匪改造成同盟军,进而纳入麾下;

  3.把国民党军队改造成共产党的人民军队;

  4.在上海解放后的改造运动中,将一大批妓女改造成新人;

  5.改造我们的学习:文化改造、三反五反、批评与自我批评;

  6.改造我们的思想:时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掘除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

  7.实施土地改造:动摇国民党政府的根基;

  8.把资产阶级民族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共产党的改造实际上也是强调从思想上建党的表现,创造的是一种核心竞争能力。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讲,无论是“空降兵”,还是对敌对阵营中“投诚”的人员,经过思想的改造,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强大的战斗力来。

  而且这种思想的改造,是从根基上动摇反动统治,也是从根基上将共产党的愿景和核心价值观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头脑中,因此这种核心价值理念的创造,确非现代的企业文化所能简单的比拟。这是一种良性的不断循环的复制机制,共产党的理想和信念及其核心价值观因此深入人心,从而为共产党的事业立下了牢固的思想根基。

  现代企业也在谈打造执行力,谈绩效管理,谈严密的组织纪律和流程制度,其执行力并不见得有多好,他们不知道,治人先治心则是更为高明的手法。近些年来,不少的管理书籍也在谈“心本管理”、“人本管理”,但都失之流俗或有炒作之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71.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声明:《《红色管理》第82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13)》为网友相知唯我自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