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前言

  本应欢乐的童年,却滋生着种种不良行为。它们有的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有的随年龄增长而加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是儿时形成的性情会影响终生;"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讲的是性格一旦形成将顽固至极。

  因自闭,诸如马加爵等残害同学;因自私,多少贪婪者锒铛入狱;因抑郁,多少成功者英年早逝;因怯懦,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之死》公公因为一个喷嚏;因……

 第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人生吧,莫让我们追悔莫及!

  A篇 性格偏差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一种性格障碍

  儿童在1~2岁时,常常以自己的认知、情绪、意愿等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并判断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他们没有也不能意识到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去审视、理解和对待外在的人、事、物。

  他们常常认为,夜晚月亮出来是为了给他们照明,他们所看到或拿到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例如:妈妈与孩子玩滚球的游戏,妈妈在坡顶,孩子在坡下。妈妈问:"球为什么滚下来?"孩子会说:"球知道我在等它才下来。"当父母劳累需要安静地休息时,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打打闹闹,不能站在父母的立场体验父母的感受。

  心理学家朱智贤在他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说:"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①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称生理自我。②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③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

  按他的分期说,儿童3~16岁时尤其应该重视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因为他们时刻感知、接受着社会文化的影响,这对他们个性和品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原始的"自我为中心"与生俱来,无法选择,后天的镌刻是造就品性的关键,家长或老师不可懈怠。

  ★自我中心行为的表现

  处在"自我为中心期"的儿童的特征是分不清你、我、他的真正内涵,喜欢幻想,常常不自主地把自己的想法和需要用最原始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玩具,"只要是我玩的,就都是我的"。为了捍卫"所有权",他们命令、威胁别人不要拿他们的玩具,甚至以打人、抢夺的方式拿回自己所爱的玩具。

  对这阶段的儿童而言,玩具远比朋友重要,宁舍朋友不舍玩具。要他们为友谊而放弃玩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很想玩,若别人把玩具抢走,他们会难以忍受,至于别人的想法与感受,他们则无法体会。其实看到别人的玩具就顺手拿起来并说"我的",其真正的意思是"我喜欢它"。这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只有过了这个时期才会走向成熟。

  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孩子表现得特别活跃,抢着说话,跑来跑去,拿各种玩具给客人看,忙个不停(这就是俗话说的"人来疯"),这是孩子要求大家注意的一种本能行为。孩子小时候出现这些行为可以谅解,但是若长大以后仍然要求大人过多注意,经常纠缠客人,处理问题、办事情总是自己说了算,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强加于人,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中心行为,需要认真及时地矫治。

  ★自我中心行为的危害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只能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这种原始自我形态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会解除。但在"转型"时,如果让孩子"崇尚自我"的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自以为是、专横霸道的人。这样的孩子在伙伴中或社会上是极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会被人讨厌。

  自我中心现象几乎人人都有,只是因受教育不同、性格不同而发展情况有所不同,表现也有个体差异。过于严重的儿童最容易与同伴分裂,产生争吵和攻击行为;最容易赌气,被孤立,性格扭曲;长大后人缘差,很难与人和谐相处、共谋事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应重视这些不同的差异,因人施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73.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为网友抠脚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