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80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对表既是解放军各级组织经常性的一种活动,也是解放军作战训练中必要的一个环节。在一个有效率的组织中,谁的表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确以谁的表为准。这是组织能否具有效率的关键。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长期以来一贯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很注重在军队中进行职业精神培训:军号就是命令,起床号响起,起床;熄灯号响起,就寝。这种“令行禁止”的号令,要求军人都要全体一致地不打折扣的执行。这种服从,就是不要问为什么,只需要集中精力考虑怎样去完成。

  所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一切行动听指挥造就的是一种令行禁止的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经过一再地强调,最终就会转化为全体一致的对命令的自觉遵守。在中国的企业员工中,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职业化的精神。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现代的企业组织中,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一个企业组织的贡献甚至大过优秀的能力。作为企业的各级负责人,也许你会经常被一些繁琐小事所困扰。譬如员工缺乏工作热情、缺乏主动性、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司全局利益、执行力差、推卸责任、私下议论而不进行沟通……

  经过调查你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不是因为企业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而真正的症结就是员工缺少一种职业精神。

 《红色管理》第80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11)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让员工焕发出职业精神,从而表现出良好的使命感、责任感、团队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大大提高,随之使得工作绩效产生巨大改观。

  我们都到过麦当劳,每家麦当劳店里都有那么一两个不断擦拭着门玻璃和地板的工作人员。有人也许会问:这么干净还用得着打扫吗?如果你去问她,她一定会坚决地告诉你:这是我的职责,我要让它们更干净!

  也许这个清洁工的个人能力不算很强,打扫清洁的技术比不上别人。但是她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会使每个人都相信: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没有人监督,她也会尽到她的职责,把清洁做到符合标准。

  一切行动听指挥还体现为军队的内部团结,这种内部团结一靠觉悟,大家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全军步调一致;二靠制度,军队内部都有铁的纪律。由于顾及个人、小团体、局部利益而不执行命令将受到严厉制裁,所以,官兵都向一个标准高度看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些企业完全可以借鉴共产党的治军方法,制定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和制度,从规范员工的行为着手,逐渐改变员工的习惯,进而形成员工良好的职业意识,并最终转化为一种职业精神,真正使员工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五章

  透过灵魂工程活化组织战斗力

  思想政治宣传:治人先治心

  在几次大的国共对决中,国民党军队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在北伐战争时期,国共联手作战,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其中的差别到底在哪里?经过考察就会发现,正是因为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和工农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当时的黄埔军校在其初创时期以其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政治教育,向广大党员灌输革命思想,提高其政治水平,并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正如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曾说过:“国民党的军队本来只有大体上的相同于今日的八路军的精神的,那就是在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九年的时代。”“那时军队有一种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那里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这就是对黄埔军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

  在单纯靠制度管理的企业中,员工“斤斤计较”的现象的确非常普遍,而且制度越多,这种现象越严重;但是,在重视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培养了较强文化、有着统一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理念得到广泛认同的企业,制度建设却没有带来员工的“自私化”倾向,员工的行为与企业要求的符合程度要大得多。

  可以说,光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还不能解决问题,这种完善的制度和流程要发挥出效率,还要依赖于人的遵从,光有流程和制度而没有遵从,制度和流程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在许多的企业中,为使这种流程和制度得到全体一致的遵守,许多的企业都采取了薪金与业绩挂钩的政策,结果这种制度和流程反而异化为一种利益瓜分的工具,在这种利益纷争中,早期创业时期的一种激情与凝聚力反倒荡然无存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关注到共产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处理就显得非常的明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共产党自始至终都在强调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贯彻和执行实则比薪金激励以及强力推行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所谓“治人先治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最能激发出人的长久的潜能,是一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那种有形的激励因素相比,这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形成自发有为的良好贯彻执行机制,唯其如此,才能使良好的流程和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74.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声明:《《红色管理》第80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11)》为网友缠绵热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