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74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都一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原则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中国军队的立军之本和永远不变的军魂,关系军队的性质,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对这个重大问题要始终关注、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共产党的“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也有重要启示。 三湾改编实际上是选拔任用一些与组织价值观相吻合的、思想过硬的核心人才,去领导整个组织和团队,这些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核心成员,就是整个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可以说,有着长远使命和愿景统领的军队一定要强过使命和愿景都不明确的军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人说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要远远胜过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也体现了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 “支部建在连队上”确立的党指挥军原则,对今天的企业组织的团队建设也有重要启示。团队的合力源自各个分力。只有团队成员的目标都指向一个方向,而不是分散向各个方向使力,团队的合力才会最大化。而要形成这种团队的合力,关键是要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团队成员都要朝向一个方向努力。 中国共产党是用先进思想武装和统一起来的一支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队伍,因此能够自上而下地做到步调一致,并且一切行动听指挥,调度迅捷,这就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而坚实的基础。 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不乏黄埔军校毕业的高级将领,也有北伐战争时期留下来的侥勇善战的王牌军,然而,国民党军队终归是由原来各军阀编制到一起的,由于很难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并转化为步调一致的行为,因此互相推委和扯皮就成为必然。 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差别表现在行为上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当年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正规军,貌似“威武雄壮”——国内一流的装备和充足的给养,在与共产党军队的大多数交锋中,非但不能使精良的装备成为手中制胜的利器,反而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共产党军队的“运输大队”;共产党的军队虽然没有那么光鲜的外表,却拖不垮也不打烂,是当之无愧的“虎狼之师”。 在抗日战争中的战场表现上,两者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昭和18年(即1943年)的年度综合战报中写道: “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介石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 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多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十九万九千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但与此相比较,在我方收容的七万四千俘虏中,中共军的比率只占一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在革命战争年代,具备与党的使命时刻保持一致的军队,确保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实现。而那些正在做强做大的企业,其最终的优劣也必定取决于其使命、目标、愿景等贯彻得如何。 许多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组织愿景、信念和目标的宣导,也未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团队力量,因此,整个企业组织显得人心涣散,毫无凝聚力。不注重思想建设的企业组织必定会因“灵魂”的缺乏,而显得无精打采,长此以往,这样的企业组织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必定会被淘汰出局。 第三章 ■ 透过人事控制匹配组织战斗力 火线入党:选拔能冲锋陷阵的骨干人才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特别注重在军队中进行党的组织建设。解放军还往往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进行“火线入党”,把关键时刻为了党的利益能够冲得上去、不畏流血牺牲的战士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使之成为组织的中坚和骨干。 这是解放军成为最有效率的组织的重要原因之一。 华为集团的任正非也深谙此道,他有条不紊地进行全员持股计划,把高级管理人员变为企业的股东,成为企业的主人,使他们死心塌地地为企业发展出力,并能够分享到企业发展和增长的快乐。 任正非对他身后的“狼群”说:“拿下狮子周围那些领地来,会有你们各自的份额。”——这是华为最初推行全员持股的原动力。正是靠这些,任正非以三流的产品卖出一流的市场,从一个注册资本2万元的小型交换机代理商到一面总资产上百亿元的民族工业的旗帜,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政治上可靠,军事上过硬”是共产党在军队中选拔组织骨干的很重要的标准。如果想要进入共产党的人才“摇篮库”,需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
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是为了使党组织对发展对象有全面的了解,掌握其政治历史、政治表现、政治立场和对重大原则问题的态度,从而避免敌对分子、阶级异己分子、腐败分子和其他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混入党内来。 共产党对选拔的骨干人才的政治审查方法包括:同发展对象谈话;查阅发展对象的档案;函调;派人外调。政审人员应由党性强、作风正的正式党员担任。 对其在政审中的要求是:全面了解情况,不带框框,不偏听偏信;保守机密,不随意外泄政审发问;如实向党组织汇报调查情况;不随意扩大审查范围。 共产党的任用人才的机制,保证了共产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大大地提升了整个组织队伍的执行力。 对于人才的选拔对执行力的影响,我国的许多知名企业家也有自己的看法。联想集团的柳传志就认为,所谓的执行力,就是选拔合适的人,让他在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选对人意味着企业成功了一大半。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红色管理》第8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3.战略与文化。以创新为战略导向是确保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企业不确立创新战略,不可能目光远大,不可能高瞻远瞩,不可能调动企业内外所有资源去创新;同时创新的文化也在营造一种氛围,更易于全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