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73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变。美军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以武器代替人力,在这方面美国陆军一直是让武器牵着自己鼻子走的。可以说即使美国陆军拥有强大的空中优势,其部队也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

  另外,从部队的顽强性、吃苦性和牺牲精神来看,美军也与我

  军相差很多,在我军看来,周围都是敌人的环境很正常,我军经常习惯于在敌人的包围中作战而不会感到有什么特别。而美军则不同,美国总是要求保持战线、部队之间联系的完整性,一旦这种联系和完整被割裂,或者部队被包围,美军的抵抗意志将马上严重削弱。这也是美军最佩服我军的地方。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在攻占我军表面阵地后,一般很难克服我军的坑道工事,结果就出现美军在上面,我军在下面,使美军很头疼,不知道算不算是占领了我军的阵地。战争后期,美军和南朝鲜军也开始仿效我军,大量修筑坑道工事,但我军在攻占表面阵地48小时之后,一般都能肃清坑道内的敌人。这除了我军有较强的战术技巧之外,主要是具有更强的牺牲精神和求战欲望。特别是美军在对我军在实施敌后穿插的战法上,更表现出明显的不理解,因为我军的穿插部队往往是四面处敌,而且往往是前要阻敌逃走,后要阻敌救援。有的时候求援与逃跑之敌相隔不过几百米,可就是难以克服我军的阻击,会师不了。这在美军看来,是拿部队的生命作冒险,美军的下级指挥官可能会拒绝执行这样的命令。

  在战场上,我军一个团也好,一个营也好,甚至一个连也好,往往在伤亡达到60%的情况下,仍能继续保持战斗能力,而美军在战损达到30%~40%的时候,往往就被认为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而要撤出战场。

 《红色管理》第73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4)

  从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对比来看,中美之间差距极大。但在中国军力弱小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靠着保家卫国、团结奋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力量,取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军队的战斗历史还表明:只有精神力才能催生战斗力,一贯的养尊处优,不敢与不正确的路线、不正确的思想做斗争,就可能断送革命的前途。

  当今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是国际国内的激烈竞争,也要敢于走出国门,敢于与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展开竞争和较量。只有在竞争中才能磨砺战斗意志,增强灵活应对激烈的市场变局的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作战能力。

  企业中也存在着巨大的精神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工业在战争的废墟中迅速崛起,中国大庆油田建设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获得成功,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产物。

  “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队上

  中国共产党不但强调在思想上建党,而且还强调在思想上建军,关于这一点的突出表现我们不能不追溯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是共产党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军杰作。

  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境内三湾村进行的一次整编。它是毛泽东建军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块永放光辉的里程碑。毛泽东以深遂的历史眼光和英明卓越的政治远见,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27年9月2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人员不足1000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

  当时,部队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党不能切实掌握部队;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

  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改进部队存在的问题,不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为了巩固这支新生的革命军队,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在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主要内容是:由于部队减员较多,剩下不满千人,因此把原来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称工农革命军第一

  军第一师第一团。这次改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在军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设党小组,连设支部,营团建党委,连以上各级均设党代表,全军由毛泽东任书记的前委领导。改编还确立了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消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

  “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之成为真正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武装集团,从而在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湾改编觉醒了中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人格意识,他们从此焕发出令敌人望尘莫及的战斗力。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的斗争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斗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937年10月,时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黄克诚在深入八路军115师调查研究时发现,红军虽然改编不久,又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但部队作风却起了很大变化,思想比较混乱,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经常发生,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他认

  为这主要是由于红军改编时,受国民党的干涉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被显著削弱所致。于是,黄克诚当即建议在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和政治部门,毛泽东等很快研究批复了这个报告,从而使短暂中断的政治委员制度得以恢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82.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声明:《《红色管理》第73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4)》为网友片琉璃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