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71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在组织控制中,事中的控制主要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监督是按照预定的愿景、使命等标准检查组织的运作,以保证目标的实现;指导是对组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导下属改进工作,或与下属共同商议矫正偏差的措施,以使工作人员能正确地完成规定的任务。

  事中控制兼有监督和指导两项职能,可以确保工作能够按照预期计划进展,确保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得到及时改正,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就属于这种事中的控制纠偏,它体现为一系列的过程控制。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但是,党内历次“左”、“右”倾错误思想,特别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党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

  文风不正的问题。

  而且,抗日战争以来,共产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为党内错误思想的滋长提供了新的土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全党进行了整风运动。

 《红色管理》第71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2)
  延安整风运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41年5月~1942年2月)是准备阶段,即高级干部整风学习阶段。第二阶段(1942年2月~1943年10月)为全党整风阶段。第三阶段(1943年10月~1945年4月)为总结历史经验阶段。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反对教条主义,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作风。整风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两个目的。整风的方法是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

  延安整风在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

  中国共产党的另一次大的控制发生在文革十年之后,邓小平同志主持发起了有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路线的自我教育运动。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既是对反思文革和传统的一次事后控制,同时对即将开展的改革开放来说,也是一次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工作开始之前提前作出应对准备,是工作开始前就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可以预先告知组织成员,促使他们从一开始就采取各种预先防范措施,预防或尽可能地减少偏差和失误的出现,从而把念头和失误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事前控制的目的是在工作之前就问题的隐患提前做好准备,要“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这场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自由放任主义、无政府主义对全党的影响和束缚,是五四运动以来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于正确地坚持毛泽东思想,对于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直接的促进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场讨论的伟大意义。他说:“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变执行力组织为战斗力组织

  2003年,一本《执行》在全世界刮起了一股执行力飓风,至今还经久不息,让许多企业深感“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不乏有企业将其奉为准绳,为了打造企业的执行文化,各个企业都不遗余力,大会小会地高谈执行力,甚至乐此不疲,大力向员工“推销”《执行》,要求人手一册,将此书作为每位员工的必修课。

  但是几年过去了,企业老板们就发现他们的员工队伍除了管理方面的口才变得更专业了,“执行力”三个字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以外,怎么也感觉不到企业执行力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解决企业的“执行力”问题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共产党是如何做的吧,也许我们的许多企业能从中找到可资借鉴的地方。

  在共产党的词汇中,根本就没有“执行力”这样的词汇,而只有“战斗力”的称谓。实际上共产党是存在无与伦比的强大执行力的,并且这种执行力更具主动性。

  对于共产党的“战斗力”与现代企业组织所谈的“执行力”,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区分:

  现代企业组织的“执行力”更多体现为一种被动的服从,组织成员大多没有一种主动执行的意识,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在服从规则前提下激情缺失;而“战斗力”一词更多地体现为主动精神和首创意识,体现了一种坚定的精神信念,还体现为一种富于激情的团队协作精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86.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声明:《《红色管理》第71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2)》为网友荒芜国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