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59节: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内部矛盾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党用来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列主义思想教育,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加强了党的团结,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展成为“团结——批评——团结”这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科学公式,为这一次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方法保证。正是由于共产党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党的七大把它概括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成为区别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惟一有效的方法,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团队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学思想的集中表现,这一理论主要是建立在对人性理解的基础上。在西方、关于以人性为基础的组织管理理论主要有四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20世纪初传统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奠基者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即人是“经济人”的假设;第二次是20世纪20~30年代修正时期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先驱梅奥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即人是“社会人”的假设;第三次是麦格雷戈的人是“自我实现人”的假设;第四次是人是“复杂人”的假设。

  我们之所以要提到这四个假设,是因为团队管理理论的发展就是由这些假设而来的,这些理论假设所依据的正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此,管理理论开始从过去的“以人去适应物”转向“以人为中心”、“让物来适应人”,由注重层层控制式的管理,转而注重调动工人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出现了一种“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职工们在这种参与模式下,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体验到自我价值的归属,促进了群体凝聚力,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益。“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演变和发展就是今天流行的“团队管理理论”。

  共产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可以说正是我们现在企业所讲的“团队管理方式”。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是“以人为中心”,注重参与的管理模式。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组织与成员的一种沟通,而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组织成员之间的一种沟通。一个优秀的团队,把各种人才聚合在一起。大家会在工作中对别人进行了解,在沟通中能发现别人的许多优点和缺点。这时,聪明的管理队伍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同时,大家也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改变自己以前不好的工作习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上面我们讲的是“团队管理模式”下的一种理想状态。如何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是企业考虑的问题所在。共产党对干部的要求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组织与成员的沟通,实现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成员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指出缺点和不足,而以此为动力加以改正的一种形式上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仅凭一个人的经验已经不能应对全部工作了。在工作中,如果不进行交流和沟通,就意味着隐藏了风险,甚至可能直接导致成员犯错误。成员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就没有共同的经验教训,成员就会在相同的地方遭到挫折或者失败,而企业也因此增加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特别是对于组织中的年轻成员,他们最缺少的就是经验,容易犯错误。如果能有负责的成员为他们介绍一些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年轻成员指出错误,他们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就能尽早做出成绩。“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应该是企业的一种“管理队伍合作方式”和“管理队伍沟通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着重点不在批评,而在于相互提醒,相互指正,交流经验,沟通想法,把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把个人优势转化为组织优势,用这种组织优势来尽量地避免个人错误。

  第五篇 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

  第一章

  角色认知:领导就在于领路

 《红色管理》第59节: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12)

  领导指挥若定,才能奏响和美乐章

  根据现代组织理论,一个良好的团队组织,一定是由各种不同的团队角色组成的,每位组织成员都在其中扮演着确定的角色。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组织成员个体的力量有多大,而在于每位成员奋斗的方向要始终协同一致,以形成组织的最大合力。

  表现优秀的组织就如和美的乐章,既能做到适时而动,又能戛然而止,这种完美的表现,源自于一个核心和关键,那就是整个乐队都要遵从于一名伟大的指挥者,在他的指挥棒的挥动下,形成步调一致的行动。这支指挥棒要舞得有感染力,舞得有激情,舞得群情激奋,舞得人心归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106.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69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10)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创始人已经成为企业界明星的时候,往往其个人魅力对公司品牌的树立,对吸引人才,都会起到很大的吸聚作用。张瑞敏是中国企业界的明星,他的个人领导和管理风格,个人魅力肯定对吸引人

《红色管理》第68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9)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激励方法:  1.一个优秀的组织提供“从奴隶到将军的机会”。  为什么要当兵?当兵改变命运!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色管理》第67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领导者在进行演讲、报告、谈心、对话、谈判等各种场合中,如能把握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常能收到奇效。领导者对于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实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认真思考,融会贯通,深刻分析,

《红色管理》第66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对企业来说,当今时代是个沟通的时代。沟通是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过程。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说:“我是个职业董事长,我领导万科的秘诀,就是不断地交谈沟通——与投资人、股东、经理层和员工。” 

《红色管理》第65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

声明:《《红色管理》第59节: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12)》为网友纯情小男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