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4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在企业处于顺境,发展迅猛时,要保持清醒,对顺利的主观条件冷静分析,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切莫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被虚假的繁荣迷惑了双眼。须知,市场是一个怪物,顺起来可使你一蹴而就顶峰,逆起来则使你眨眼间跌入谷底。只有“不为浮云遮望眼”,才能随机应变。

  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要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在顺境中看到潜伏的危机,并非易事,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力和缜密的思维。

  共产党人的光荣在哪里?共产党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共产党为什么受人民群众爱戴,受社会的尊崇?就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家,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领导干部和“大款”注定是两种不同的人。

 《红色管理》第4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8)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也讲到这一点。他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只花了三年时间,这些东西就一扫而光。吸鸦片烟、吃白面,世界上谁消灭得了?国民党办不到,资本主义办不到。事实证明,共产党能够消灭丑恶的东西。”这些年,不少地方的经验也证明,只要认真去抓,反腐败斗争就能取得成效。中国共产党鲜明地提出和坚持进行反腐败斗争,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有力量的表现。

  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同样十分重视党风建设。陈云同志曾尖锐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邓小平同志也讲到:“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建设、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中国共产党是个拥有数千万党员的大党,不纯分子、投机分子混进党内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原来的先进分子。过不了权力关、开放关和市场经济关而蜕变也不足为怪。必须把党风建设、反腐倡廉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之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与解放初期相比,今天的社会可以说更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普遍增加,以及人们收入差异越来越大,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巨大财富的社会阶层。他们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不能不对我们的党员和干部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在这种诱惑面前,一些意志薄弱的共产党人便浮躁起来了,产生了严重的攀比心理。这是某些干部堕入腐败泥潭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当前,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这就要求共产党的党员和干部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牢固树立“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荣辱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时刻刻做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广大人民群众作出榜样。

  能否真正惩治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巩固,所以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开明君主,都有严惩贪官的措施。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不但认识到了严惩贪官污吏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采取了许多令百姓拍手称快的严厉措施,而且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天地之数,不能独以寒暑成岁,必有春夏秋冬。圣人之道,不能独以威势成政,必有教化。”董仲舒认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其事异域,其用一也。”隋朝思想家王通也颇为赞同上述以德化人、以刑禁贪、以教为本、以刑为用的人治思想。司马光对这种宽严相济、教刑并用的思想作过明确而详细的表述。

  精通中国历史的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观点就是对“以教为本、以刑为用”传统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惩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需要以教育为主、以刑为辅的整风运动。

  对于腐败分子,共产党还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包括新闻舆论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法制监督等,此外,建国五十多年以来,党中央对犯有腐败行为的人,始终采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方针,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从“严刑禁贪”、“以教为本”到共产党的“先教而后诛”,这实际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净化机制。对于任何政权来说,加强思想教育和严惩贪官污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有些贪官污吏而言,说服和轻微处罚都无济于事,只有制定出一定的刑法,对他们的贪污腐败行为给予严厉惩罚,才能制止他们继续为恶,才能制止腐败的蔓延。

  第四篇 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

  第一章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从长征看干部的重要性:有干部就有希望

  一九三四年底,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江西开始了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周旋于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渡江河,飞夺铁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最后到达陕北完成了历时一年的长征。在此途中,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不足两万人,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126.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65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

《红色管理》第62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时局时这样说道:“日美战争爆发后已解除日苏战争危险。日美战争爆发,对中苏有利处有六点:第一,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势将减弱,即是说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

《红色管理》第46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其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这对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胜利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

《红色管理》第45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有人问韦尔奇,在企业管理中是独裁领导好还是民主领导好?他说最好是二者的结合,即决策前应该广泛征求意见,但决策时必须一个人说了算。通用电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方面,公司普遍推行“群策群力”,

《红色管理》第44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早在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就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必须普遍地实行“精兵简政”。在当时,由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残酷  “扫荡”,抗日根

声明:《《红色管理》第4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8)》为网友月出撒江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