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46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其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这对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胜利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将会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所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决定》在充分肯定党的建设的主流的同时,以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特有的胆识和勇气指出了目前党风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独具特色,并自成体系,不同阶段都分重点地进行相应的作风建设,从而保持了共产党的先锋队的性质,起到了模范的先锋带头作用。我们的企业组织要形成良好的风气,也需要从改进员工的工作作风着手,以形成员工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当习惯沉淀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习惯成为文化的显著标志就是:人们从潜意识里认为习惯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种公理,是必须遵守的,甚至认为不这么做是不符合道德伦理的。

  在企业组织中,标准化的流程逐渐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或者是潜意识行为的时候,流程、规范和制度也就成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能依着这种路径和方式,逐步推出更多的规范和流程,相信员工也不会觉得时时刻刻都有条条框框在约束自己。

  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境界中,员工的行为不知不觉的已经被大幅改变,当越来越多的制度和规范被员工接受并遵守,这也就意味着,员工都有一致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的统一与协调一致,形成了大家共有的习惯。当习惯经过沉淀成为一种大家认同的行为模式,就会被员工接受并成为他们探讨的焦点,并慢慢成为企业群体的主导文化,这种文化反过来也会潜移默化地推动思维模式的改变,直至大家形成一致的价值观、认识观。这就能从整体上推进组织的执行力,从而获得良好的企业组织绩效。

  反腐倡廉,永葆组织不褪色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作风,一个党有一个党的党风,作风好坏,既能鉴别人的品格,也能检验党的素质。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为什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仅仅三五年就垮掉了?

 《红色管理》第46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7)
  除了政治反动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透顶,丧失民心。共产党能够赢得解决战争的胜利,取得全国政权,除了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路线和英明的军事战略战术之外,还在于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培育出了艰苦奋斗,廉洁清明、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优良作风。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同任何腐败现象根本不相容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意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地同剥削阶级影响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努力保持党的纯洁性,重视加强廉政建设。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领导制订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1944年,毛主席号召全党学习郭沫若总结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著名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5年7月,毛主席在同黄炎培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由盛而衰的历史周期率时,提出了依靠民主、依靠人民监督政府、防止消极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思想。

  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再一次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扫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保持党和国家机关清正廉洁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在进城以前,毛泽东已经预见到胜利以后党内可能会滋长浮躁情绪和攀比心理。

  果不其然,进城后不久,有的军队干部就提出军队要增加薪水,理由是资本家吃饭五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毛主席不同意,批评这些人说“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当然还有别的。”毛主席的这个话说得很幽默,但是非常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毛泽东的这番做法,透露的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危机意识”,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危机管理”。

  在企业组织中,如果员工进入公司后的经历一帆风顺,就容易产生麻痹松懈、骄傲自满的情绪,进而以“功臣”自居。当这种情绪汇聚起来,形成一种风气后,一旦遇上风浪,那是极其危险的。

  海尔的张瑞敏就制定了海尔的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以打破现有平衡,使每个员工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危机感,逃出“周期率”厄运,确保海尔这艘“大船”高速、安全地远航。

  在对环境敏感方面,长寿企业都善于居安思危。比尔?盖茨曾说微软只有三个月寿命。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它是对互联网时代软件业竞争态势的正确判断。正是具有这种危机感,微软才能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软件,一次又一次地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保持着利润的持续增长。

  在国内的企业管理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危机意识。在长虹集团,企业就多次向中层干部推荐《红楼梦》,提醒他们,荣宁二府家业庞大,表面看很热闹,其实已是亏空并日趋崩溃。企业做大了,必须时刻看到危机,调整战略,改进管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128.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65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

《红色管理》第62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时局时这样说道:“日美战争爆发后已解除日苏战争危险。日美战争爆发,对中苏有利处有六点:第一,华北华中日军的扫荡势将减弱,即是说无大举增兵之可能了;

《红色管理》第4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企业处于顺境,发展迅猛时,要保持清醒,对顺利的主观条件冷静分析,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切莫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被虚假的繁荣迷惑了双眼。须知,市场是一个怪物,顺起来可使你一蹴而就顶峰,

《红色管理》第45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有人问韦尔奇,在企业管理中是独裁领导好还是民主领导好?他说最好是二者的结合,即决策前应该广泛征求意见,但决策时必须一个人说了算。通用电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方面,公司普遍推行“群策群力”,

《红色管理》第44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早在1941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就发出《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必须普遍地实行“精兵简政”。在当时,由于日伪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残酷  “扫荡”,抗日根

声明:《《红色管理》第46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7)》为网友再见天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