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3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为适应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决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8月,又提出“民主共和国”的主张。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共宣布取消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把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从而使过去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自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改

  为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实行“三三制”的联合政府。

  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各党各

  派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高行政机关为国务院(1954年前为政务院),地方政府为各级人民政府,从而最终建立了完善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结构体系。

  中国共产党不同阶段的组织结构体系和政权组织形式,其实正对应着现代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几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也都是不同的。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应该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许多的企业并没有做过专门的分析和研究。他们或是借鉴行业内的通行做法,或是在确立一种组织结构或管理模式后,就长期贯彻下去,极少考虑过要有所改变。

  殊不知,一种组织结构或管理模式在当前的企业发展阶段也许很合适,但是当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后,当下合适的组织结构或管理模式恰恰有可能成为企业下一阶段发展的桎梏。同样的环境下,采取相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有的企业能够成功,而有的企业却归于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未能探讨企业自身的成长过程。

 《红色管理》第3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8)
  张瑞敏就说过一句话,叫做“我们从不回头欣赏自己的脚印”。我们可不可以这样来诠释这句话呢?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其战略重点和任务,如果不知变通,老沉迷于过去的经验和成就,实际上就等于是原地踏步,也就失去了继续进步的根基。面对变化了的市场,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中出现的新情况,如果不对管理模式和运营方式加以变革,无论其过去如何辉煌,企业也有可能被无情的淘汰。

  这种淘汰还往往不是源自于外部,恰恰是其自身。所以说,不关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不知变通,就有可能自取灭亡。

  中国缺少做大和做强的企业,要谋求百年基业,要向世界500强冲击,中国的企业就必须要研究自身的成长阶段,只有把握企业在成长各阶段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好的运用管理学的各项理论工具,避免照抄照搬,这样的企业也才能避免病急乱投医,就如学习最新潮的管理方法一样,如果引进不当,就会像病急乱投医,加快企业组织肌体的败亡,使企业组织陷于不利境地。

  共产党的组织结构的不断改善和创新,也启示我们:

  当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应当研究不同成长阶段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只有建立起动态适用性组织,并注意研究适用性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点,才能更好地做大做强企业。

  共产党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统分结合,动态平衡”,这正是一种动态适应性组织模式,它不但集中体现为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都能适用每个时期的需要,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的组织结构体系,而且体现为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动态平衡过程。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这在现代组织中明显是不可能的。而绝对的分权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管理也就成了多余,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在现实社会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因此,集权与分权都是面对特定的环境来分配的,没有绝对好坏之分,组织都应该针对特定的环境和战略来设定组织的集权与分权程度。

  在组织结构设计中,要恰当地处理好“集权”“分权”的关系。“集权”和“分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当权力过于集中时,虽然有助于企业防范各种经济风险,决策效率高,但往往会影响下属的积极性,有时决策人物变更或因出差等原因暂时离开时,就会影响企业的基层工作效率。当权力分散时,虽然下属的积极性较高,基层工作效率也比较高,但是企业各种经济风险容易发生,企业高层的决策效率就会降低。

  中国共产党所构建的政权体制并没有像美国等西方国家那样实行三权分立制,而是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就是既要有民主,又要讲集中。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三权分立的严重弊病在于,它使相当一部分权力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以致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共产党组织结构的民主集中制是分权与集权的完美结合,这种结构有利于高效地形成集体决策。

  1.共产党构建适应性组织极为重视过程。

  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领导机构的选举制度、党的代表会议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制度等。这些组织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这些组织制度无一不体现着对过程的关注,保证了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真实性,这是真正的适用性组织制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145.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67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领导者在进行演讲、报告、谈心、对话、谈判等各种场合中,如能把握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常能收到奇效。领导者对于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实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认真思考,融会贯通,深刻分析,

《红色管理》第65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

《红色管理》第4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企业处于顺境,发展迅猛时,要保持清醒,对顺利的主观条件冷静分析,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切莫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被虚假的繁荣迷惑了双眼。须知,市场是一个怪物,顺起来可使你一蹴而就顶峰,

《红色管理》第46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新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再次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并把其提到“生死存亡”的高度。这对于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胜利地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完成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

《红色管理》第45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有人问韦尔奇,在企业管理中是独裁领导好还是民主领导好?他说最好是二者的结合,即决策前应该广泛征求意见,但决策时必须一个人说了算。通用电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方面,公司普遍推行“群策群力”,

声明:《《红色管理》第37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8)》为网友七色雾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