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22节: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学的是俄国人的办法,中央和各地方组织的工作重心在城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虽然开始了农民运动,但基本是围绕城市斗争而进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以进攻大中城市为目标,遭受严重挫折,最终都归于失败。血的教训表明,这条道路行不通。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后,随即改变原定计划,率领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转移,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巩固和发展根据地,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道路。

  毛泽东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并没有为当时的党中央领导人所采纳。1930年7月,当时的党中央部署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希望能够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结果,白区的党组织遭到严重

  破坏,各根据地的红军因遇到敌军优势兵力的阻击而遭受很大损

  失。机械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经验,结果导致中国革命几乎完全失败。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毛泽东是怎样选择正确的战略道路的呢?

  他认为,第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革命的基本手段不是合法斗争,而是武装斗争;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控制着政治、经济、交通等枢纽和命脉,长期占据着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弱小,武器装备差,物质供给困难,所依托的根据地经济文化条件落后,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红色管理》第22节: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3)
  第三,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是铲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革命;

  第四,中国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反动统治不是铁板一块,存在着大量的力量薄弱的地方。

  正是把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特点以及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有机统一起来,毛泽东的战略道路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中国革命由此走上胜利的通途。

  这不仅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制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战略。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另一显著特点。毛泽东在这方面有许多论著,如《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论述非常精辟,思想非常深邃。

  “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理论向人们揭示了新生事物的基本“生存法则”:

  一是必须避免过早地与竞争对手正面交锋。任何新生事物,无论其产生是顺应了什么样的历史潮流,但都必须经历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如果在羽翼未丰时就过早地与对手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雏鹰不敌壮鸡,幼虎难胜猛犬。所以毛泽东主张在革命初期避开敌人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转向其统治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

  二是新生事物的幼年时期必须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否则就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积蓄足够力量。换言之,没有足够的空间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成长性。没有足够的成长性就不可能拥有战胜对手的力量。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革命力量的生存空间不言而喻。

  三是幼年时期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否则所积蓄的力量就会大打折扣。所谓“力量”不仅仅指人数和财力,更是指组织的经验和群众的基础。

  史玉柱正是通过演绎当代商业版的“从农村包围城市”,才让“脑白金”红遍中国,成为他东山再起的资本。

  当年的史玉柱手里只有50万元启动资金,自然是无法直接“攻打”大城市,于是他制定了一个从边缘小镇江阴起步,用3年时间进入大上海的目标。

  江阴是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中国最富庶的苏南地区,非但拥有很强的购买能力,而且比邻上海、南京,是一个建立“根据地”的好地方。

  在启动江阴市场之前,史玉柱一如当年的毛泽东,“深入群众”地亲自做了一翻“江阴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当地保健品市场进行了彻底的了解。他带一副墨镜,走街串巷,走访了逾百位消费者,甚至在街上主动跟人招呼:如果有一种药,可以改善你的睡眠,可以通便,价格如何如何,你愿不愿意使用它?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向一些街道的老年人赠送脑白金。然后,史玉柱以脑白金技术员的身份组织他们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取他们对产品的意见。

  这在根据地的建设中主要表现为瓦解相对薄弱的敌对统治力量,从他们手中夺取“地盘”;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则表现为在目标市场内推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培育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现金流。

  当组织拥有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其根本目标就应该转向对既得“阵地”(即人心)的巩固。巩固人心的最佳手段是使自己的理念、观点和立场根植于人们心中,以期渐次填充他们原来的空白或替代陈旧的思想,从而在人心中构筑一道“防火墙”,使竞争者无从下手。当年的共产党军队每占领一地都会分散到周边地区发动群众,以便在泱泱人心之中播下革命的火种。国民党的军队则是一种典型的“纯军事观点”,没有认识到“军事只是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纯军事观点”之害在于即使赢了战争也不可能赢得人心——至少没有很好地巩固业已赢得的人心——因此也不可能赢得天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177.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69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10)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创始人已经成为企业界明星的时候,往往其个人魅力对公司品牌的树立,对吸引人才,都会起到很大的吸聚作用。张瑞敏是中国企业界的明星,他的个人领导和管理风格,个人魅力肯定对吸引人

《红色管理》第68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9)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激励方法:  1.一个优秀的组织提供“从奴隶到将军的机会”。  为什么要当兵?当兵改变命运!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色管理》第67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领导者在进行演讲、报告、谈心、对话、谈判等各种场合中,如能把握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常能收到奇效。领导者对于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实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认真思考,融会贯通,深刻分析,

《红色管理》第66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对企业来说,当今时代是个沟通的时代。沟通是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过程。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说:“我是个职业董事长,我领导万科的秘诀,就是不断地交谈沟通——与投资人、股东、经理层和员工。” 

《红色管理》第65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

声明:《《红色管理》第22节: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3)》为网友暮色挽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