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6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1.纲领就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在我们开篇所引的几段话里,毛泽东希望寻找一个可以“动天下之心”的大本大源问题。最后他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答案。毛泽东找到了这个火种,并把它拿到中国来,用它点亮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心。

   正如《共产党宣言》开篇所讲,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已久,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但是它始终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没有自己的组织。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如果没有这篇纲领,共产主义也许就真的成为一个“幽灵”,只能整日游荡,就是再给它们一个世纪,它们也做不成今天的成就。

   2.纲领是一个分阶段的发展系统。

   关于怎样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分阶段进行。共产党制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必须根据革命和建设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而有所不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也可以称为共产党的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

   实现共产主义并非一蹴而就,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一步一步地实现。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目标是夺取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统治阶级无产阶级的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为了完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十条措施作为剥夺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改造社会的方式。

 《红色管理》第6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4)

   尽管这一理想社会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它决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已经证实,在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据不同的时代特点、不同的历史任务,指定出不同时期的具体纲领,无产阶级正是在不断完成不同时期的具体纲领的过程中,实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逐步向最高纲领接近,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理论。当然,马克思主义的纲领理论也必然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断实现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

   中国共产党深刻领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纲领的阶段理论,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但是这个最高纲领绝对不是我们现实的行动纲领,离开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现实发展阶段,用共产主义的预见来要求今天的实践,不仅不能推动党的事业的发展,反而会使党的事业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制定和实行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基本纲领,就是实践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制定党的纲领的时候,历经波折、不断创新,最终确立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民主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

   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于1956年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经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国际意义。

   我们从这个纲领可以看出,共产党实际上是设立了一个愿景,这个愿景许诺了一个独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这个愿景在当时,对于受尽帝国主义欺压蹂躏的民族来说,对被官僚资本主义剥削控制的工人来说,对在封建社会生活了几千年的穷苦农民来说是极具号召力的。所以它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发出了巨大的推动力,对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很长一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认识走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问题,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纲领、政治纲领和文化纲领。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经济纲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多种分配方式。

   政治纲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从这个纲领本身,以及这个纲领的背后(即为了达成这个纲领所走过的艰辛)可以看到愿景的持续成长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成长本来就是一个伴随着阵痛的过程,组织的愿景的生长,同样要学会成长,学会在成长中不断地思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216.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红色管理》第8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而如果我们分析全球更多的成功大企业,不难发现,他们似乎更喜欢谈战略、文化、流程再造等等内容,而对于创新则谈之不多。如果我们因此而认为创新并不重要,那就大错特错。这些成功的企业不谈创新,

《红色管理》第73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变。美军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以武器代替人力,在这方面美国陆军一直是让武器牵着自己鼻子走的。可以说即使美国陆军拥有强大的空中优势,其部队也根本不是我军的对手。  另外,从部队的顽强性、

《红色管理》第59节: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内部矛盾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党用来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

《红色管理》第19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企业精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培植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般说来,培植企业精神的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其二是政策的引导和强化,即有一套明确的

声明:《《红色管理》第6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4)》为网友倚楼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