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5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产生自己的科学的革命理论来指导斗争实践,克服小资产阶级及各种各样空想社会主义流派对工人运动的不良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深入革命斗争实际,深刻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从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写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为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同《共产党宣言》一样,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总纲也清楚地说明自己的目标:“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将来的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好的最高理想。”

   共产主义是什么?共产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将来要实现的一种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一方面是指关于为什么要实现和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社会制度的思想,以及为实现这种思想而进行的实践,即共产主义运动。

   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决不是头脑里的主观臆造,而是建立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最后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他们还指出了共产主义包括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的最终目标,从而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指引了方向。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有一条船,一条古老的船,停泊在嘉兴的南湖水边,很小。即便在属于她的年代里,也只能算是一条普通的木质游船。随着年代的久远,船已不再那么光可鉴人了。85年前,一群真理的追逐者,带着一个国家的病情报告,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挤在这个小小的木船里,讨论了一个关于民族前途的问题。

 《红色管理》第5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3)

   就是这条船,占据着我们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最宝贵的一块地方,在许多时候,她都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了圣洁而神秘的激动,使我们的身心常因激动而感到一阵阵的颤栗。

   1921年7月24日,也许是阴霾密布,淫雨靡靡;也许是柳绿花红,白云苍狗;一群人悄悄地走上了船,把船摇向了湖心。在浙江嘉兴的南湖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名字——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开始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他们是:湖南小组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小组的董必武、陈潭秋,上海小组的李达、李汉俊,北京小组的张国焘、刘仁静,济南小组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小组的陈公博和日本小组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也列席了这次会议。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的搜查,第二天的会议便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这条木船上举行。

   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等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确定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还规定了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标志。

  所谓纲领,是指党根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为实现这一使命而制定的奋斗目标和行动步骤。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斗争,必须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必须体现党的无产阶级性质,明确规定党的最终目标,并根据党在一定时期内的任务而规定出近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策略方法。

   《共产党宣言》是一篇非常清晰的公开昭示于社会的政治宣言,它集中反映了共产党的阶级立场、政治观点、斗争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策略路线等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这个宣言就是共产党人的总纲领。

   在这个总纲领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制定出了自己的纲领,明确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使命,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和本源。

   我们回想一下,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候,真如雪中送炭。当时辛亥革命的革命成果已经被窃取,国内军阀混战,一片混乱。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一落到中国的大地上,就开始生长起来,这粒幼小的种子,极具生命力。这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我们再回想一下,那些在早期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的人们: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奔走,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先驱,正是他们的努力,使中国革命终于在经历过迷失和困惑之后,找到了自己的本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217.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红色管理》第8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鉴于对创新必要性的深刻认识,邓小平不止一次地强调:“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

《红色管理》第72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特别强调的是要具有创新精神,但是,我们很多的组织企业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要求员工严格按照企业组织的流程和制度办事,要求员工一味地服从,从而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这正如毛泽东

《红色管理》第59节: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内部矛盾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党用来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

《红色管理》第19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企业精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培植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般说来,培植企业精神的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其二是政策的引导和强化,即有一套明确的

声明:《《红色管理》第5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3)》为网友盛夏未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