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0 每日经济新闻
不出意外,三大航获得注资,媒体报道称,东航还将获得100亿无人民币的二次注资,以避免技术破产。这些企业早就是如假包换的ST上市公司,政府注资让他们获得喘息之机。
谁说只有金融机构才能获得政府青睐,所有大到不能倒的央企,在关键时刻都能受到政策扶持。而航空公司则是这一轮救助潮中的领头羊。如同当初救金融机构一样,一次注资不够,还要二次注资,航空公司也将如此,政府将一直扶持到这些企业脱离破产风险,重组成功,无生存之虞。
如果国企经过重组通过获得新的治理结构,那么,救助就是值得的,如果国企注资仅仅让他们延长现状,那么,救助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全球航空公司遭遇金融危机冲击,但中国的航空公司遭遇金融危机、治理结构不严、失去风险控制盲目投资等三重风暴的冲击。除了金融危机导致业绩下降以外,其他都是中国航空公司独有的。比如航空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比如东航在其上市11年之后迎来第6任董事长和第8任总经理,比如航空公司从事期货投机而不是简单的套保交易,放大了金融风险。
政府作为大股东有一定的责任,垄断的航材与航油占据了成本的大头,行政化的用人手段,使航空公司大大小小在管理人员,实际上异变为大大小小的官员。现在控股股东的控制者开始买单,用的是央企预算资金。
一些人说,这并没有损害纳税人的利益,因为本属央企盘子里的钱。这是错误的认识,央企预算回哺央企减少了中央政府的税收收入,高额成本削减了乘客的利益,国际油价下跌如此之多,但是,我们在12月25号之前,还必须缴纳每张机票150元(800公里以上)、80元(800公里以下)的燃油附加费。而我们并不清楚,中航油的那么多垄断收益用到了哪儿,航空公司的燃油附加费是否合理?当然,注资对于航空股的投资者是利好,他们获得了短期炒作的题材,不过,好处仅此而已,一个板块的重生需要的是长期的利好预期,而不是短期炒作题材。
航空公司怎么办呢?只有注资。目前注资是为了2008年度报表不至于过于悲惨,也是为了早日实现重组。注资、上市是银行业的改革之路,避免中国银行出现整体技术破产,上市被认为是建立市场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仙丹,航空业却向我们提供了反证。他们已经上市,曾经不缺资金,如今却因为落后的公司治理结构与严重短缺的资金,不得不再次寻求重组。
上市不是仙丹,难道重组就是吗?实际上,我们有必要拿出壮士断臂的勇气,在航空公司拿出彻底的整改方案、表现出有效地提升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前,暂停对航空公司注资。
笔者相信以下几点:航空公司注资不会就此终结,在明年中国航空公司结帐之前,国际燃料油的价格会继续下跌——12月19日,美国原油期货跌到令人置信的33美元,回到中国石化双雄上市时的价格低位;除了航空公司以外,如果明年经济景气不佳,其他行业的国企还会继续要求注资,或者要求政府取缔民企,减少过剩产能。
实际上大规模隐性注资已经开始。云南宣布进行有色金属及化肥储备,储备时间为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传说中的百万吨钢材储备计划将掺时实施。而有色金属巨头聚会,要求取缔高污染、高耗能的中小企业。取消中小企业,就能解决aihuau.com产能过剩危机吗?各地的钢铁厂难道主要不是主要由国企主导的吗?中石化、中石化的化工产品过剩,难道不是他们跑马圈地的后果吗?如果说储备战略性物资如石油、煤炭等还在情理之中,储备到化肥、钢铁等实在匪夷所思,莫非今后面对一个行业的国企,就要有一个储备公司予以对接呢?
中国经济、中国股市最让人担心的现象是低效率企业受到追捧,珍贵的资金资源逆向选择。这些上市公司没有发表整改方案,倒是民航总局出台了十项措施,包括严格控制运力增长、减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民航建设基金、免征燃油附加费营业税、国际航班使用国产航油增值税返还、落实对部分航空公司的注资、支持企业联合重组等。
这不能改变人们对航空公司生产效率的担忧。首先,这是行政命令,而不是企业行为;其次,方案基本是应急之举,而没有对航空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第三,涉及到结构的只有企业重组一条,显然未触及核心。
我们不应该救助未显示提高效率意愿和能力的企业,不应该救助以环境为代价取得赢利的企业,一句话,我们不应该救助落后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