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员工心态培训必读:空杯心态》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非常重视"空"的智慧。在谈到什么是"空"的智慧时,禅宗六祖惠能的证悟,能给我们很大启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种真正彻底"空"的境界。而它启示的对象,绝不只是修禅的人,也包括我们这些红尘中的人,包括职场中想成功的人。 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台湾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背山》,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他也成了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成正比是什么意思 第14节:第三章 超越的程度,与‘空杯‘的程度成正比(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50125666712.jpeg)
在记者采访李安时,李安称《断背山》是一部因为"没有野心"而成功的作品。 李安有着20年从影经历,凭借《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奠定了他影坛的地位,后来,一部《卧虎藏龙》让他初登奥斯卡奖台,成为好莱坞最风光的华人导演。 拍完《卧虎藏龙》之后,他又拍了一部转型之作《绿巨人》,但没想到却遭到了挫败。影片的失败加上身心俱惫,李安萌生了退意,准备再拍一部电影就告别影坛。 到底拍一部怎样的作品呢?就在这时,以前一直反对李安从影的父亲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他把过去的荣辱成败全部"放下",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真正喜欢、真正想拍、不考虑市场和票房、不在乎奖牌与掌声的电影。 李安觉得父亲的意见非常好,就听从他的劝告,根本不考虑什么市场反映、时尚走向等,只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呼唤,轻松而专注地投入到《断背山》的拍摄中。 这是一部小成本、没有明星、没有噱头的性情之作。没想到,它一推出来就一下赢得了观众的心,征服了奥斯卡评委,让李安抱回所有电影人都梦想的小金人。 李安得到奥斯卡奖,要感谢他当初"没有野心。如果只盯着奥斯卡,就可能不会选择《断背山》这个题材。即使选择了《断背山》,也可能不会拍成现在这种风格,很可能是另一部《绿巨人》的翻版,那么结局就实在难以预料。 李安的故事,让我想起一则禅宗公案。 佛陀住世时,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罗门两手拿了两个花瓶,前来献佛,以求幸福解脱之道。 佛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把他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下。 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还是对他说:"放下!" 这时黑指婆罗门说: "我已经两手空空,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请问现在你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我并没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统统放下,再没有什么了,你将从生死桎梏中解脱出来。" 此时黑指婆罗门才了解佛陀让他放下的真正含义。 婆罗门在佛陀的指示下,将手中的花瓶一一放下,殊不知佛陀让他放下的是心中的六根、六尘和六识。 他不知道这些犹如重担一样压在自己心上,扰乱了自己,致使自己产生了修行的障碍,因此生活得非常痛苦。 当我们听到佛陀说"放下,放下"时,又会想到自己该放下什么呢? 失去的感情,我放下了吗?心中积累的怨恨,我放下了吗?对某些目标过于世俗的执着追求,我放下了吗? 如果不能将它们彻底放下,就可能依然是它们的奴隶。 如果能够像佛祖说的那样放下,我们就能够赢得最大的超脱和心灵解放! 第四章 "空杯"必经的3大步骤 "空杯心态"的获得,往往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方面: 第一,开放: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就有新的思路和机会产生。 第二,放下:惟有丢弃妨碍你发展的东西,才有可能向未来迈开大步。 第三,重生:告别过去,是为了获得更美好的未来。 开放:窗帘拉开,阳光进来 在正式开始这个主题的探讨前,我们先做一项测试:如果让你从以下三个人中选择一位来造福全世界,你会选择哪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