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单位》第23节:文化和行为冲突(3)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
我相信这样的讨论和沟通对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都是不陌生的,这些抱怨也是有代表性的,几乎在每一家跨国公司里都能听到,特别是那些项目型企业组织。我们通常只把这些抱怨和围绕抱怨所做的讨论看做在跨国公司生存的常态,而不去深思。但我们是应该深思一下的,因为它们反映的问题是深刻和多方面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职业发展和跨国公司领导层本地化的进程。
苦闷的缘由 本地雇员对培训和发展机会的抱怨最多,也最强烈。我曾和部分有怨言的雇员交谈过,发现他们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很茫然,没有具体想法。我还发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就是当经理,但问到当经理的目的时,又是一阵茫然。在我提到职业发展与生活方式的问题时,大家都说从来没想过。这便是前面讨论过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状况问题。我建议这部分本地雇员重新考察自己的就业选择,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调整,而不要依照惯性苦闷下去。 少数雇员的抱怨是有明确所指的。他们知道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需要哪些具体的培训课程和培养项目,但由于组织系统内的原因—如老板无意愿、名额有限、预算吃紧、雇员意愿表达不清等—而无法实现。雇员不应该等到公司做员工意见调查的时候才提出抱怨,而是要及时对自己的老板提出,要求对方考虑。如果员工的自我评价和要求是合理的,老板没有理由拒绝,即使他不情愿也会考虑安排;不合理时,老板会解释,并努力做出适当的安排。 应该承认,员工的自我评价通常都高于老板的评价,每个员工都认为自己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管理层有自己的看法,也会把员工的潜力和培养价值分类,在培训与培养机会上区别对待。这是合理的。每个员工都有义务对自己做出客观和适当的评价,自我评价过高会导致持续的不满和苦闷。 觉得自己对公司不知情、老板对自己不关心的雇员有等、靠、要的心理。我建议这部分本地雇员换一种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就是主动去获得信息,主动告诉老板你需要什么、想得到什么。如果你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你有理由正面对老板提出抱怨—不是发脾气,而是交谈。 “包打听”或者什么都想争、什么都想要当然是不可取的,也不会得到同情,但这不是本地雇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该有的权利和机会不去争,只因老板反对。老板凭什么反对呢?因为自私,因为妒嫉,因为没有安全感,或因为他根本就是个坏人。怕得罪老板是本地雇员普遍存在的心理,而一些经理就利用了这种心理为所欲为,损害员工的权益。这样的员工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拿出勇气来维护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权利。担心经理会报复,是吗?你仔细想一想,他敢吗?喜欢欺负员工的经理十之八九是胆小鬼,并且无能,你不难找出让他有所顾虑的办法。 抱怨工作分工不明、老板太多的雇员多半不懂得或不善于团队合作。工作职责界定是必要的,但写在合同里的工作职责界定只是对一个人的工作范围和职能做出原则性界定,在日常工作中它只是一种参考,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工作内容。任何人都不应当认为没有写在合同里的工作内容就不应该是自己要做的,或者就不知道该不该由自己去做。
更多阅读
《走出单位》第51节:文化和行为冲突(31)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成功的项目规划需要规划者对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有专家见解和经验,对公司的战略和规划有明确的认知,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做仔细的调查分析,在组织系统内对预算的承受力有准确的把握,对重要合作伙伴所期待的合作
《走出单位》第50节:文化和行为冲突(30)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寻求帮助和支持 职能部门之间,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都经常需要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无论是项目还是日常工作,我们都无法全部独立完成。虽说提供支持和帮助是每个人的本分,但大家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要在已
《走出单位》第49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9)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本地雇员对待竞争的非建设性态度和方式表现为妒嫉、不支持、不配合、不打交道,更糟的还有拆台、恶意攻击、讽刺挖苦、诬告、打小报告。这些人不知道,这些行为起初会对对方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反过来
《走出单位》第48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8)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我也多次接到咫尺之外的团队成员在办公室里打来的电话,讨论很具体的事。我多半会说:“我过来跟你谈。”我总是鼓励团队里的同事面对面交流,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团
《走出单位》第47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7)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自满与精英意识降低了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职业发展。首先,我们不清楚该学习什么或怎样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还没有到那里?于是各种抱怨层出不穷,比如天花板理论、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