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17节:郎顾之争(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53284388883.jpeg)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
开始时,顾雏军以及格林柯尔本来还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对策,将危机遏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但在没有仔细研究郎咸平发表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动机等因素,不能对其举动有足够清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不能从其演讲的内容中嗅到不寻常的气息,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其“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的极富煽动力的描述上,就勃然大怒,向对方叫板。 比如,在这篇广为传载的著名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中,有这样的话语: 一度摇摆的“国退民进”政策一朝开始急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向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打着新“洋务运动”旗号,中央和地方大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历史可以终结。 “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 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分析了“国退民进”政策带来的两个变化后,郎咸平的语气突变,“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它给人这样的印象:体制的变动必然会带来贪婪者的饕餮,而且,是群起而食之的盛宴!这个论断,是他分析了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美菱、亚星以及ST襄轴等四家企业的数据后得出的。这个论断已经超越了顾雏军的格林柯尔这一控制体,转向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正在趁着体制变动,联合侵吞着国有资产! 而顾雏军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于他来说,本该从文章中嗅出郎咸平的春秋笔法隐藏着更深更大的用意,而他只是被其推向前场的一门大炮而已!依他的智慧,本该看出这些东西来的,但可惜的是,自大和愤怒的火焰烧昏了他的头脑,想用律师函这颗炮弹去轰郎咸平,没想到,郎咸平自身却是站在炮身后面的!顾雏军轰出去的炮弹,点燃的却是广大网民的口诛笔伐。 顾雏军充当了“炮弹”,而郎咸平早在整篇文字中点燃了民众心中的那根导火索了。诸如“如此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如果真是这样,受到损失的仅是这些中小股东”、“如果顾雏军就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典范,那我真要为中国的未来而哭泣了”等等极富煽动性的文字,民众朴素的情感就这样一下子被点燃了! 所以说,从一开始,顾雏军不理智的行为就为日后事件的发展埋下了惨败的根由。 而同样被郎咸平盯上的海尔和TCL,就给顾雏军以及格林柯尔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7月份时,郎咸平四问海尔,矛头直指“海尔职工持股会”,质疑海尔是在“曲线MBO”,是为了完成借壳和实现国有股权稀释。而海尔方面的回应较为迅速,“郎先生发表的文章是以‘海尔是国有企业’为前提的,众所周知,海尔不是国有企业”①。对于郎咸平提出的关于海尔正在进行的“曲线MBO”,可能发生国有资产流失等疑问,海尔总裁张瑞敏答复:“国有资产问题,有国资委管着呢,我们只管做事——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②轻描淡写的,就把郎咸平的质疑化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