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
◆ 在郎咸平演讲后的反应:不能知彼知己 2004年8月9日,香港知名学者郎咸平教授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16节:郎顾之争(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53233616685.jpeg)
8月10日,《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对其发言刊出采访摘要,此发言立刻受到内地媒体关注。 8月11日,新浪等网站对郎咸平的演讲及其相关文章进行了转载。 8月13日,郎咸平接到由顾雏军委托的香港齐伯礼律师行的律师函,指控经媒体刊出的郎咸平演讲摘要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诽谤。 从时间上看,郎咸平发表演讲的第二天,沪、港两地的许多媒体就对其发言刊登了采访摘要,第三天,就引发了国内门户网站的纷纷转载,可见,其选择演讲的时间、地点、将引发的舆论关注,均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当时,德隆系刚刚崩溃,相关人物及账务还在审查中,另一神秘富豪——健力宝前董事长张海被刑事拘留。此前,牟其中案、仰融案、周正毅案、杨斌案……一次次地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誉、信息披露普遍存在强烈的不满情绪。而且,刚刚经历过一场关于企业家“原罪”、民众“仇富”心理的宏大的争论,在诸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炮轰式的演讲,可谓正迎合了广大民众的胃口,最容易激起民众的心理共鸣。 从地点上看,郎咸平作为一名从国外归来的学者,在香港的大学任职,没有选择在本校进行演讲,而是将这一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放在了全国的商业中心——上海,选择了内地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复旦大学,此举本身就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从舆论关注程度看,仅仅一天的时间,不仅得到了演讲所在地——上海媒体的关注,而且也受到遥远的香港媒体极为快捷的关注,这或者是事先就打过招呼,或者郎咸平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亮点,所讲的内容也极其敏感。而紧接着一天后,新浪等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郎咸平的文章,这使事情更显得极不寻常。在网络社会,新闻被放大的倍数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且其受众也多数是标新立异、关注社会现状的青年人。 而对这些因素,顾雏军显然并未考虑周全,对个中因素蕴含着的诸多意味也没有做过设想。在新浪等刊登转载文章的两天后,就不假思索地将内心的愤怒发泄出去。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应该想到所做每一件事的后果,步子一迈出去,便不可能收回。对于顾雏军来讲,在受到对方刺激性的“挑衅”那一刻,触发的愤怒程度是可以想见的,但愈是愤怒,愈要善于制怒。身为一名著名的企业家,顾雏军却没有将自身的角色、定位摆正,表现出了不理智,使事件呈爆炸性的放大,直至酿成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