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
第二章 扎营之变:格林柯尔是骗子? 收购科龙不久,顾老板就遇到了一件最为尴尬的事情。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7节:扎营之变(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5326135325.jpeg)
在受质疑颇多的科龙电器新闻通报会上,虽然格林柯尔一直不遗余力地宣扬:格林柯尔是“世界三大新型无氟制冷剂供应商之一”,格林柯尔是科龙最合适、最有潜力的买家,但那些官方化的答复,对各种疑问的腾挪抵挡,显然还远远不能让媒体认可格林柯尔,认可科龙的新主人——顾雏军。 很快,更深更广的质疑,就不仅仅局限于口头的几个问题了,铺天盖地地扑向格林柯尔。这次无疑更加迅猛,也更为致命。就像顾雏军时代的科龙集团副总裁严友松事后在受广东卫视《财富故事》访谈时说的:“他们认为顾总可能是个资本玩家,把科龙收购了,包装一下,转手卖掉。” 媒体发挥出了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见黄河死不休的精神,在2001年底,国内几大媒体不约而同的、几乎同时发表了针对格林柯尔的重磅文章,层层分析、推论格林柯尔是一个“骗子公司”。 ◆ 格林柯尔是骗子? 格林柯尔是骗子?一时群情哗然。如果是其他不知名的报纸发表这样“耸人听闻”的言论,也许人们只是当作类似于野史记载或小道消息的流言,笑一笑后,再不放在心上。 但这次,偏偏是国内几家知名媒体同时披露,这就引起各方重视了。其中,最为犀利、也最为著名的当属《财经》,这家曾独家披露过《基金黑幕》和《银广夏骗局》的杂志,于2001年12月发表了《细探格林柯尔》一文,从多个方面,以翔实的材料,质疑顾雏军及其神奇的创业经历、顾氏理论以及格林柯尔的技术神话、高额收入,等等。 南方一家媒体的文章甚至以《格林柯尔是骗子?》为题,对格林柯尔进行了报道。这样,随着《财经》及其他媒体对格林柯尔企业经营行为以及创始人顾雏军的“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的深入挖掘,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逐渐汇聚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洪流。 《财经》杂志披露出的信息显然是最令人震惊的。关于格林柯尔收购科龙,该杂志称:截至11月15日,格林柯尔的收购资金还没有到位。格林柯尔还在多方筹措,准备以科龙股权为质押,从顺德当地的金融机构贷出数额相当大的款项。另外,格林柯尔方面提出新的付款方式,想用部分格林柯尔股权交换科龙股权,此项建议被拒绝。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的交易,就远非科龙电器新闻通报会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说法了,那些关于科龙股票并没有被贱卖、格林柯尔赖以收购科龙的四大优势中,作为跨国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的说法,就完全成了一派谎话。而资金,正是收购者赖以走上谈判桌的筹码!根据《财经》的质疑,格林柯尔的套路就似乎成了这样:先将收购协议签下来,紧接着大肆造势,吸引新闻媒体的关注、发布消息,给各方以既成事实的感觉,然后又向被收购方谈条件,以降低收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