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6节:起局之变(6)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

五、为什么是格林柯尔入主,而不是其他企业?

  据介绍,在格林柯尔出现前后,容桂镇政府就转让科龙电器的股份事宜与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有过广泛的接触,但何以让名不见经传的格林柯尔从中脱颖而出呢?

  容桂镇、科龙与格林柯尔接触了1年多,谈判了半年。在容桂镇政府看来,格林柯尔在自有的高科技核心技术和成长速度与发展前景方面具有其他投资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优势在于,自身是一个在香港上市的跨国公司,能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其与科龙的主营业务又都在制冷领域,可以优势互补。刘知行将选择格林柯尔的理由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看中它是香港上市公司,有完整的国际销售网络和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二是因为它从事制冷行业,能与科龙共同构筑完整的制冷产业链;三是因为它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四是可借格林柯尔的进入,给科龙带来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制度。

  但是,还是有疑问的:格林柯尔是一家拥有专利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但在技术和品牌营销并重的家电行业竞争环境下,没有零售消费品的运作经验的格林柯尔,能带领科龙更快地发展吗?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6节:起局之变(6)

  对此,格林柯尔常务副总裁刘从梦从宏观角度描述了科龙发展的前景,认为格林柯尔凭借全球领先的先进技术、资金实力、跨国经营的市场网络等方面的能力可以与科龙原有的产业优势地位进行纵向整合,使双方受益。

  当时,尽管记者以及公众有着许多的疑虑,但一些业内人士对这宗交易还是很看好的。有人认为,空调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经销商淡季打款的行规表明了这一点。有格林柯尔雄厚的资金力量支持,科龙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这正是现有投资人所愿意看到的。

  不管外界怎么评论,格林柯尔进入科龙就这样一锤定音了。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科龙集团董事局主席,被科龙人称为的“顾氏新政”就此拉开了序幕。科龙员工及外界人士一次次领略到顾老板的风格,顾氏的一举一动也没少让舆论炒作。

  在中国,做任何事情好像都是这样的,在争论中掀开大幕,然后等待着淡出公众关注的视野,避开那些充满怀疑的眼神,再回首时,云淡风轻。但对于格林柯尔来说,事情从一开始就好像不是这样的,在不休的外界争论中掀开入主科龙的大幕,然后又在不休的争论中将自己曝光于公众的眼球下,一次次的曝光,一次次的争论不休,将自身抛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终于无法在经营实业当中韬光养晦,铸就了四年后的败局。

  科龙自建厂以来,已经经历过两次危机,均是由于体制引起的。面对着市场竞争能力的日渐消耗,地方政府的意图在于引入顾雏军以亡羊补牢。没料到,顾雏军给科龙电器最终带来的却是致命的打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769.html

更多阅读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9节:温故之变(5)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这次通气会后,媒体对该事的报道始有改观。  “我希望科技界、新闻界、投资界对企业家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气氛,不要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把他骂成狗屎,成功的时候又把他捧得好像是天才。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8节:温故之变(4)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如果有一天老了,走到街上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做冰箱的,他对中国冰箱产业还是做了些贡献的,那我就没有白做。”  ——这是在200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及产业整合梦想时,顾雏军的一句感慨之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7节:温故之变(3)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面对媒体的大规模轰炸,兼之科龙2002年若再不盈利,就有退市之虞,顾雏军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有人提出我们一股独大的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6节:温故之变(2)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尤其科龙在当时以乡镇企业的身份走过来,就如潘宁在临别科龙时留下的“纵横家电愤争先”一句,特意注解“愤争先”并非“奋争先”笔误,之所以“愤”,是因为乡镇企业的科龙从前被人轻蔑、贱视,从这,可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5节:温故之变(1)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而在2004年年末,中国证监会也分别指派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地的证券监管部门,联合调查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这些地方正好是顾雏军的格林柯尔收购的科龙电器、ST亚星、美菱电器和襄阳轴

声明:《《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6节:起局之变(6)》为网友寂寞的诗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