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商道》第23节:吃亏是福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乔全义述说了一下广盛公亏赔的情形,然后说:“咱爹在世时,就曾说买卖有赚有赔,他就怕买卖有个闪失,所以把银子都攒起来了,现在果然应了咱爹的话。咱爹也说过广盛公是咱家的一股活水,除非万不得已,不能把这股活水给断了。所以说,把积攒的几万两银子补进去,这是咱爹早就安排好的……”

兄弟们商议一番,最后形成共识:行动上,父亲的遗愿不能改,把积攒的银子拿出来给大掌柜。道理上,父亲知有今天,可见他早有预见,能知未来之事,今日补进去明日就可能更多地赚回来。万一补进去填了无底洞,也就算天不富咱们这一代,也不用有怨言,咱爹当初比咱们穷得更厉害呢!信义上,咱不能这儿把住银子不放,坑了包头的那些老顾客,让人家骂咱乔家的祖宗八代。咱父亲英雄一生仗义一生,咱不能把他老人家的大名污了。乔家弟兄们信父、信天、信义,决定把银子拿出来。

于是,大掌柜从乔家家里起了3万两银子,赶着骡马队,雇上保镖,浩浩荡荡地回包头而去。

乔东家的仗义和慷慨,给濒临倒闭的广盛公输送了极为珍贵的生命源泉,也给了大掌柜一条老命和重整雄风的机会。

 《乔家大商道》第23节: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

大掌柜带着驮银子的骡马队日夜兼程,在一个晌午赶回包头时,一匹匹骡马汗流浃背,如同水洗了一般。正常情况下,从祁县到包头走一个单程也得半个月,而他们来回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大掌柜们只用半个月就驮回来这么多的银子意味着什么?一是表示他们心诚心急,诚心诚意地想快些给客户兑换现银,二是显示东家们财力雄厚,往包头拿这么多银子算不了什么,从而打消客户们对广盛公字号的担忧和急于兑现的心情。

正是晌午时分,大掌柜在广盛公院子里把驮子下了,摆在一起,然后揭开盖子,顿时,院子里一片白光,一眼看到这么多银子,无论是本号的还是外边的人,无不啧啧赞叹。

但3万两仍然顶不住挤兑的浪潮,这时,大掌柜急中生智,只得使出那不是办法的办法了:他带上骡马队二上祁县拉银,银箱里却多是装上了石头蛋,然后浩浩荡荡地向包头方向奔来。当这些骡马驮着沉甸甸的驮子又汗流浃背地走进包头时,终于把那些要兑银子的债主震住了:谁说广盛公会垮?有这么厚成的东家,广盛公哪会垮了?既然广盛公垮不了,又何必急着兑现银,不到期兑银子吃亏呀!一下子,终于把要账要银子的势头扼制住了。

兑换现银要账的局势稳定下来了,大掌柜算是松了一口气,可是亏赔的局面却没有挽救回来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863.html

更多阅读

《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些字号,从地理上看,基本上覆盖了包头的主要街市。从业务上看,基本上垄断了包头的主要买卖。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如强有力的经线,其他数十个字号铺面则如缜密的纬线,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结实的罗网,渔猎着

《乔家大商道》第26节:创建庞大的商业网络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道光元年(1821年),改“商贾会馆”为“大行”,除管包头地界的工商事务外,还兼管打架斗殴,民事诉讼,支应差役,迎送官府等事务。道光十三、十四年(1833、1834年),包头镇回族已达100多户,约600~700人;汉族达1500户,10490人。道

《乔家大商道》第25节:发展带来了商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另外,这次广盛公字号能转危为安,扭亏增盈,一是乔家银子救了急,二是众掌柜伙计出了力,乔东家和大掌柜不能亏了底下的掌柜伙计: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生意,身股比例也大大增加……复盛公就这样改组完成了,这一年是清嘉庆六年

《乔家大商道》第24节:大掌柜急中生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时,广盛公的买卖已经清淡,大掌柜把号事交给大先生,便带上广盛公的骨干,要做一趟走后营后营,即今蒙古国境内的科布多,距包头约6000多华里。这里受科布多河水系滋润,土肥草美,盛产驼、马、牛、羊;特别是这里驼、马,品

《乔家大商道》第22节:要账的怒潮如何应付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大掌柜看到这情形着急了,他声泪俱下地对秦东家解释:如不往进贴补银子,广盛公可就保不住了。我是万般无奈才回来求告东家的呀!但秦东家既不给银子,也不给面子,还说了许多难听的话。大掌柜从秦家出来,脸上灰灰的,手

声明:《《乔家大商道》第23节:吃亏是福》为网友过去的就过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