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商道》第3节:单身走口外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不能死!应该争口气,活出个人样儿来!要挣钱,要娶媳妇成家,要比别人活得更舒展,更像样儿!”发愤而后图强,乔贵发从羞辱和自卑中振作起来了,他要寻求新的生活。
单身走口外祁县大地上自古没有矿产资源可依,祁县人赖以生存的条件主要是土地。而且,平川土地少,人口多,又多是旱作农业,产量有限。山区丘陵地带的土地更是贫瘠低产,因而祁县人在历史上并不富裕。但祁县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祁县境内有一条向北通往川陕的大官道,还有一条经过子洪口穿越太行山的南北古驿道,祁县是东西南北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于是,一些头脑灵活的祁县人就靠着这条官道所带来的便利交通和灵通消息,跑起了运输,做起了买卖。事实证明,这是祁县人摆脱贫穷的唯一出路,因此乡邻们竞相仿效,跑买卖做生意在祁县蔚然成风。康熙年间,随着汉蒙贸易禁令的解除,祁县人的运输和买卖向北延伸到了口外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乃至于蒙古草原各部落;向南延伸到了汉口,以及长江沿线各大商贸集镇。因汉蒙贸易的巨额利润,其中有不少祁县人成了巨商大贾。祁县南社村人段泰就是从拉骆驼起家,在康熙年间发展为归化城一家大旅蒙商号“元盛德”的财东;祁县城内人张杰和祁城人史大学则是靠做小买卖起家,在康熙年间和太谷人王相卿创设了大商号“大盛魁”,并发展成为归化城最大的旅蒙商号。这些人和事一传十,十传百,更激起了许多祁县人去口外闯荡的欲望和信心。对这些人和事,乔贵发早有耳闻,只是没有设身处地去考虑思量。此时,他在村里看不到什么希望时,便想起了这些人,这些事和这条路。论人,他也是条汉子,别人能干的事,他为什么不能?论境况,自己在村里根本没什么活路,何必在村里半死不活地苟且?于是,他便横下一条心:要去口外闯荡,要去口外发财!他本想找个伴儿,但一想同年岁的大都成家了,有父母有媳妇,若和人家说,又怕人家的大人媳妇冷言冷语,讨个没趣。于是,在春暖花开时,他一个人背上行李悄悄地离开了乔家堡,去了贾令镇。当时祁县贾令镇位于官道要冲,是南来北往的商队驼队的必经之地。因这些商队驼队中常有祁县人,乔贵发便攀上点老乡关系,再有点机灵和勤快劲儿,便随这些商队驼队去了口外。乔贵发毅然孤身出走,背井离乡,去渺茫的口外谋生,境况够苍凉凄惨了,而乔贵发的机会却与这苍凉凄惨的境况相伴而生了:虽是孤身,可口外的买卖人都是孤身,他和他们是平等的,可以和他们平等竞争,谁行谁不行,全靠自己本事。这和村里不一样,在村里他和同龄后生们的竞争是他一个人对那个后生的全家几代人,一点也不公平,所以那些不如他的人能娶妻生子,他反而不能。而来到口外,孤身对孤身,基本是公平的。人生平等竞争的机会出现了,这对一个穷人来说是难得的机会。
更多阅读
《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些字号,从地理上看,基本上覆盖了包头的主要街市。从业务上看,基本上垄断了包头的主要买卖。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如强有力的经线,其他数十个字号铺面则如缜密的纬线,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结实的罗网,渔猎着
《乔家大商道》第26节:创建庞大的商业网络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道光元年(1821年),改“商贾会馆”为“大行”,除管包头地界的工商事务外,还兼管打架斗殴,民事诉讼,支应差役,迎送官府等事务。道光十三、十四年(1833、1834年),包头镇回族已达100多户,约600~700人;汉族达1500户,10490人。道
《乔家大商道》第25节:发展带来了商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另外,这次广盛公字号能转危为安,扭亏增盈,一是乔家银子救了急,二是众掌柜伙计出了力,乔东家和大掌柜不能亏了底下的掌柜伙计:给他们增加了不少生意,身股比例也大大增加……复盛公就这样改组完成了,这一年是清嘉庆六年
《乔家大商道》第24节:大掌柜急中生智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这时,广盛公的买卖已经清淡,大掌柜把号事交给大先生,便带上广盛公的骨干,要做一趟走后营后营,即今蒙古国境内的科布多,距包头约6000多华里。这里受科布多河水系滋润,土肥草美,盛产驼、马、牛、羊;特别是这里驼、马,品
《乔家大商道》第23节:吃亏是福
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乔全义述说了一下广盛公亏赔的情形,然后说:“咱爹在世时,就曾说买卖有赚有赔,他就怕买卖有个闪失,所以把银子都攒起来了,现在果然应了咱爹的话。咱爹也说过广盛公是咱家的一股活水,除非万不得已,不能把这股活水给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