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业生涯的开拓秘诀:我是这样当上总裁的》
从我摆脱了烦恼的那一刻起,就彻底抛弃了辞职的念头,全心全意投入到了工作中。我认为要去除闭塞感,只能靠自己主动拓宽生活圈子,便开始利用休息日学习信息处理和英语,并举办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交流会。铭记在心的话

那段时期,支撑我的精神粮食,是在入职培训时一位领导对我说的话:“要成为T字型的人。”也就是说,将T字型的竖线(在某一领域深入钻研的强度)和横线(广阔的知识结构和人脉)平衡伸展,才是一个公司职员的正确成长道路。我对这句话时刻铭记在心。在焊接机事业部,通过工作伸展横线也许是困难了点,但竖线的话,随着自己的努力,总是可以不断向前延伸的。跟那些入社两三年后仍然小心培养员工的大部门不同,焊接事业部由于人员很少,新进员工入社就要发挥战斗作用。工作内容,除了设计以外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么想来,最先进的数码技术也比不上模拟计算机的深奥。按照“数码三年,模拟计算机五年,高波动周期十年”这个说法,焊接机技术正是属于模拟计算机的领域。学习这个技术耗时长,知识不到位或者经验不足的话很容易导致质量问题。首先全力拓展竖线,然后横线能伸多长就伸多长,不也很好吗?只要不犯“同时追两只兔子,最后一无所获”的错误就行了。抱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心换一种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当我再次投身于工作后,逐渐取得了作为技术人员来说的很多成果。25岁时,我发明了“变压器式二氧化碳电弧焊接专用电源”,并取得专利权。简单来说,这个专利就是把调节焊接机电器容量的变压器做得更小的一项关键技术。即便是在20年后的今天,我的这个专利也在业界普遍应用着。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能在焊接技术这个重要的产业中发明延长机器使用寿命的技术,这给我带来了莫大的自信。在这个专利的激励下,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着,良性循环之下,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发明的乐趣。最后,在我就职与焊接事业部的5年间,我获得了6项专利。应用于焊接机的技术,决不属于尖端领域,但当我回顾当时的环境,觉得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自己真是受益良多。像光盘和电视机之类的主力产品的开发,都是以几百人的团队进行的。这个团队以机械设计和电子回路等进行分组,其中又以“画面数据压缩IC”等进一步细分到每一个负责的技术人员手中。也就是说,单个的技术人员是无法掌握团队开发的整体进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