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千里之外 决胜千里--渠道建设实战指导手册



  一 前言

  重塑渠道

  何为渠道?简单地说,渠道就是产品顺向流通,资金逆向返回的通路.渠道是产品与消费者的连接体,是企业与市场沟通的桥梁.渠道是企业所拥有的重要资源.

  渠道作为四大销售要素之一,在实际销售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企业的创建,面临的首要问题的是渠道的建立.老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工作的内容之一是渠道的扩展.大企业在推动渠道深度的延伸,中小企业在追求渠道面的拓展.渠道建设是所有销售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某种程度来说,渠道宽度,深度及顺畅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每个运转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渠道优势往往能转化成市场竞争优势.拥有完善,分布合理的销售渠道.首先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的贯彻执行,其次能减低新品的推广费用,加快新品的推广速度.第三加速资金周转率,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第四 减低市场运作成本,带动销售量的稳步提高.

  在实际销售工作中,渠道呈以下几点特性: 

  一、渠道的共融性.渠道往往与同类竞争品牌共享.渠道本身没有排他性.

  二、渠道的动态性.渠道永远是变化的,随时会转变,消亡.

  三、渠道的伸缩性.渠道可长可短,需要你去塑造.

  四、渠道的时效性.渠道往往跟随着消费导向的变化而变化.渠道是有保质期的.

  从以上特性中不难得结论,渠道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不断开拓,不断塑造的过程.销售人员重要工作内容就是渠道建设.

  销售渠道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在实际工作中.销售人都在困惑,如何建立起完善的,顺畅的,真正适合公司产品的销售?本文以实战的要求,就此作全范围地阐述.

二、对渠道的重新认识

  渠道在日常销售工作中,看似简单的。但未必能真正认识它。对渠道的认识,存在着以下几点误解:

  误解一:渠道就是网络

  销售网络是什么?销售网络是销售网点相互连接,构成的产品覆盖面。销售网络是单向的产品流动,只是渠道的一个组成部分。渠道是强调的双向循环流动。把网络比作人体的经脉,渠道是通惯全身的神经中枢。渠道强调的是运转体系,网络着重点在于覆盖面。

  把网络等同于渠道,会导至渠道建设中扁重于量,而忽略了质。渠道在质量在于物流与现金流正常有节奏地循环。企业更为关注的现金流速,这是生存的根基。网络的搭建,必须关注产品是着力点。这是说,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深度分销的,网络不是可以无限制延伸的。

  误解二;渠道是可以共享的。

  渠道是有个性的,其个性来自于产品的特性。渠道一般是为产品量身定造的,渠道与产品之间有适应性。

  许多企业没看到渠道个性化的东西,新产品上市,都习惯于利用原现成的渠道,常常会发生相互间的不匹配。例如达利园原以休闲食品为主的企业,其公司开始介入饮料行业,虽有很强势的推广力度,其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渠道的不匹配。

  渠道不是能与所有产品共享的。新产品的上市,就意味着新一轮销售渠道的建设。只有建立起与产品相匹配的渠道,其推广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误解三:渠道是恒定的。

   大多销售员工作的重心摆在渠道的维护上。渠道一旦定型,大多不愿意轻易改变。事实上渠道是有时效性的。渠道必须跟随着市场,产品,客户等变化步骤而转变。渠道建设往往是不断调整,不断充实的过程。

  许多大中型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速度就变得很缓慢。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渠道的老化。渠道绝不是恒定的,需要不断的更新。不然渠道老化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渠道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剖析一下渠道的组合体,评判渠道质量的有四大点:

  1、至高点;

  河流中水的流速,取决于源头的落差。落差越大,速度越快。渠道的至高点是指渠道的起源点,在同行业中占居的高度。渠道建设的第一步,首先是造势。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找到产品的亮点。造势的着重点就是增强产品的源动力。

  有实力的企业在产品上市之初,都投入了大量的广告。以广告来扩大产品和品牌的影响力。以此来拉高渠道的至高点。仅仅以广告来拉动,手段是单一。渠道的至高点还来自于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来自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来自于营销团队的销售力。

  2、衔接点。

  渠道是环环相扣多环节的。尽管许多企业都在强调渠道扁平化,其目的是减少渠道环节。但不管怎样,产品到消费者手中,必然经历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渠道就会崩溃。

  渠道维护主要着眼点就在衔接点。厂方与经销商的衔接,经销商与二批商,零售商的衔接。零售商与消费者的衔接。衔接点越牢固,渠道越畅通。

  衔接点的巩固,取决于服务质量。什么是服务?服务就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快乐带给别人。真正理解了服务,就能保证渠道的顺畅。

  3、着力点 

  何为着力点?是指渠道各个环节的推动力。渠道环节间会遭遇各种阻力。这阻力来自市场内部和外部,与竞争对手的力量对比,行业内发突发事件,销售周期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产品的流转速度。

  渠道的着力点首先来自于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利益是各级销售商的根本。从公司产品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才能让各级销售商投人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这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价格策略。

  其次渠道的着力点来自市场规模的扩大。整体市场容量的提升,消费导向的形成以及占有率的提高;都会拉动渠道的运转速度。

  第三 企业给各级销售商的奖惩措施。企业都会给经销商制订销售指标,其目的就是在各个环节施加压力。

  第四 销售管理力度。各种销售政策的执行,促销方案的实施以及销售人员的工作质量等。

  4、至深点。

  渠道的至深点简单地说:就是渠道延伸的深度。前面说到了至高点,其实不难理解。源头的高度与终端的深度,决定了渠道的流转速度。

  销售工作中,我们常采用挖沟策略。要把水引过来,先把沟挖深。渠道延长得越深,购买成本越低,销售机率就越大。

  至深点取决渠道的深度和广度。渠道的终点宛如一个蓄水池。蓄水池越大,越深蓄的水就越多。

  把企业比作一座冰山,市场就是大海。渠道是连接冰山与大海的长江了。渠道的堵塞,就会洪水泛滥。这对企业来讲,就是场灾难。

|!---page split---| 

三、打造销售渠道的十条黄金法则

  渠道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企业如何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呢?笔者总结了十多年的销售经验,创建了十条黄金法则。

  法则一:创立以产品为中心的赢利模式。

  企业首先推广的什么?绝不是产品,而是赢利模式。企业首先推广的对象,不是消费者,而是销售商。销售商所关心的销售你的产品,能否赚到钱,回报率是多少。

  新品的上市,不管你有多大的市场推广力度;不管你如何吹嘘产品有怎样的优势;毕竟在销售之初,一切都是未知数。如何让各个环节的销售商从中收益,这才是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有人说;这很简单,不就是价格体系以及奖励政策的制订吗?其实并非如此。价格体系和奖励政策让销售商获利,必然取决于具有一定的销量基础上的。产品进入市场究竟销售如何?开始还是未知数。如果产品卖不动,又怎么赚钱?

  有人说:做生意总是有风险的。关键是风险有多大,销售商承受得了吗?这就需要企业为自己的产品打造一个赢利模式。

  赢利模式是为产品量身定制的。根据产品的特点,消费对象,消费习惯以及销售商在自身能力而制定的。比如“久久”鸭勃,就让一个地方小吃,在全国遍地开花。鸭脖是平常百姓的下酒菜,专卖店不需要豪华的装修,不需要多大的面积,适合开在居民区密集的区域。因此投资不大,收效高。因此“久久鸭勃”专卖店迅速蔓延到全国各个大中城市。

  赢利模式应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产品如何导入市场?产品进入市场必然找到切入点。销售商采用什么方式让产品面向消费者?

  2、产品如何让消费者接受?除了厂方的广告宣传之外,还包含了产品具体的推广方案。

  3、销售商的投入产出比。销售商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和物力。是否在其承受范围以内?如何规避风险?会有多大的回报?

  4、销售方式。销售商采用何种方式来销售公司产品?是专卖店还是流通市场,还在直营?

  黄金法则二:样板市场先行。

  许多企业产品还没下线,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大规模招商,创建销售渠道。即使在个别市场找到经销商,但总是步履艰难。任何销售策略,销售方式以及推广方案等在实施之初,都是纸上谈兵。对销售商而言,都是缺乏说服力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就需要打造一个样板市场。

  样板市场的建立:

  1、能检验已制定销售策略,经营模式以及推广方式等是否确实可行。并在实施中加以完善。

 决胜千里之外 决胜千里--渠道建设实战指导手册

  2、能建立一直高效稳定的销售队伍。销售人员在实际工作得已相互磨合,增长知识,积累经验。

  3、增强对销售商是说服力。有样板市场做参照物,就能增强销售商的信心。并能指导销售商的各项工作。

  4、增强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有了样板市场,就让销售渠道占领了一个至高点。

  没样板市场,是你找客户。有了样板市场,就是客户找你。在建立样板市场过程中,得注意以下几点:

  1、样板市场的选定,应在公司方圆三百公里以内。离公司越近,客户对公司的信任度就越高。同时样板市场的运作成本就越低。

  2、样板市场以直营为主,代理为辅。公司只有直接接触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才能遭遇到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在解决中去完善自己的销售体系。

  3、样板市场必须有代表性。样板市场的选定,应攘括大中小各类城市。市场的规模,常常决定了销售模式的不同和竞争力的高低。不同类型的市场,都有各自的样板市场,才能更有说服力。

黄金法则三、制造行业内的轰动效应

  制造行业内的轰动效应,简单地说:就是造势。新产品即将面市,让其成为行业内之热点,成为行业内新的商机。

  渠道建设第一步是销售商的选择。除非是采用直销方式的企业,大多企业产品的销售需要通过中间商来实现的。是让销售商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选择公司产品,还是在众多销售商选择最合适的经销商,这对渠道的创建是至关重要的。

  那何如在行业中制造轰动效应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利用社会热点,重大事件,来营造新品上市气氛。

  社会热点,重大事件,往往能改变人的生活状态,吸引全国上下人的眼球。把公司产品与热点,事件有机结合在一起,就能让产品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例如;03年的非典事件,让全国人民都在关注健康,关注抵抗力。恰逢良机,广东乐百氏公司推出了“脉动”功能性饮料,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市场所接受。当年的销售量突破了十个亿。可以说:“非典”造就了“脉动”。也造就了一个功能性饮料的兴起。

  重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万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关键你得有一双慧眼,如何去看待。今年更是重大时件频发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纹川大地震,乳品行业的三聚氢氨事件等。关键是看企业能否抓住时机,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了。

  2、与强势媒体联姻,共同享受眼球效应。

  一部大片,一部收视率高的电视剧,一篇深受关注的新闻稿都能吸引大批的眼球。企业如能抓住时机,以此来配合新品的推广,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一上映,在全球引起轰动。在国内年轻男女竞相观看。喜之郎公司在片尾推出了“水晶之恋”的产品广告,让产品与影片珠联璧合。迅速被消费者接受。“水晶之恋”果冻,成了恋人们相赠的最佳礼品。

  3、借势。借助强者的力量来壮大自己。

  新品,就在刚出生的婴儿,力量的非常单薄的。这就需要去借势,那怕是狐借虎威,也能增强销售商与消费者对新品的信心。

  例如:《蓝猫》动画片在中央台和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蓝猫形象深深映刻在全国少年儿童的心中。北京蓝猫公司借此良机,推出“蓝猫”儿童乳饮料。在02年春季糖酒会上,招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产品迅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稳固的销售渠道。

黄金法则四:行业内的兼并。

  行业内的兼并,是常见的企业行为。市场竞争就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残酷过程。行业内的兼并某种层度上来的,就是对销售渠道的整合和优化。

  中国地域辽阔,风俗人情差异性很大。企业的市场扩展,会遭遇到各种困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地产品在本地区都有较强的影响力,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行业内的兼并,能化敌为友,整合现有的销售资源,迅速地建立是稳固的销售渠道。

  常见的啤酒行业的企业兼并。青岛,燕京以及华润集团对各地啤酒企业的兼并,加速了市场扩张的步伐。同时跨国公司对国内知名企业的收购兼并,如法国达能对乐百氏的收购,可口可乐对汇源的收购,其目的就通过对原销售渠道的整合,来占据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行业内兼并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与兼并企业间文化的相融。企业文化都会烙上地域的印记。与当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密不可分。企业间的兼并,常常会带来文化的冲突。关键在于找到相互间的融合点。

  2、企业兼并,如何做到一加一等于二或大于二。那就怎样找到产品与原渠道的对接点。前文说过:渠道是为产品而设计的,被兼并企业原销售渠道,如何为企业现有产品所利用,这就需要多渠道的改造。

  3、被兼并企业原销售队伍的稳定。许多企业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在基层销售人员手中。原中低层销售人员的流失,对销售渠道的破坏是致命的。

|!---page split---| 

黄金法则五:与销售商经营战略的联合。

  企业在与销售商之间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二者既有共同的利益,又有对立点。企业注重的长远利益,销售商看重的当前利益。企业与销售商之间,凭借着的一纸协议。而大多数协议短则一年,长则不过三至五年。相互间的合作本就是短期的,企业难以让销售商看到未来。而销售商面临着多方面的选择,难以对企业保持住忠诚度。这就是销售渠道不稳固,或难以扩展的根疾所在。

  经营战略上联合,就是企业与销售商之间结成松散型的经济联合体。二者依然独立经营,但企业把销售商纳入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与销售商经营战略的联合一般有三种形式:

  1、与零售商建立合作联盟。国内大型连锁店的规模越具庞大。厂家与零售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联合推出系列产品,为该零售企业的专卖。零售商因产品的独有,会作重点推广。厂方发挥其生产和研发优势,以保证产品的供应。二者相得益彰。

  例如;上海一家大型肉类加工企业与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接成联合体。企业负责供应各规格类别的分割肉的供应,成为该超市的特供商。而超市获得最优惠的价格,在与其他超市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企业因对超市的特供,加速了资金的周转(货款一周一结),提升了销量,增强了影响力。二者实现了双赢。

  2、对经销商采用协议加盟制。通过协议,把经销商转变成协议加盟商。通过协议加盟,把经销商变成企业销售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来加强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真正做到让经销商与企业共成长,以培养经销商对企业的忠诚度。

  例如:河北小洋人公司,在全国采用协议加盟的销售模式。把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转变成加盟商,作统一化管理。极大调动了加盟商的热情。许多地区的加盟商自己掏钱为产品做广告,放弃其他产品,全力以赴销售小洋人系列产品。小洋人公司在05年的销售量就突破十亿大关。在河北沧州地区,唐山地区的销售量超过了五千万元。

  3、与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与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结成销售联合体,利用双方的市场资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非同行之间,不存在着竞争。只要找到共同的利益,就能密切合作。

  例如 一家中美合资的企业生产指纹密码锁。与全国各大城市的房产商结成合作体。房产商通过在高档住宅安装指纹锁,提升了住宅的档次和品位;带动了销售量,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这家企业以此迅速打开了市场。当年的销售量就突破了亿元大关。

黄金法则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每年全国各地都会召开各种类型的交易博览会,如糖酒会,医药会,广交会等。这都成为企业一展拳脚的舞台,也是企业招商,建立销售渠道的良机。

  交易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销售商,借助这个舞台招商,为众多的企业所采用。但许多企业不惜血本,但效果不尽如意;其主要原因有手段单一,方式的雷同,观念的滞后以及准备不足等诸多原因。

  这些交易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厂商,必然同行之间会相互排挤,相互撤台。而销售商更是眼花缭乱,选择性更强。这就需要厂家别有心裁,有充足的准备。

  如何在交易博览会上招商成功,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1、成立以企业高层亲自挂帅的招商工作组。事前就招商流程,招商政策,日程安排等事项,做好培训工作。统一思想,规范步骤,提高素质,才能争取胜利。

  2、多产品要分门别类,突出重点。招商的产品不是品种越多越好。要特出最有个性化,代表性的产品,来吸引销售商。

  3、宣传风格与企业,产品相对应。为了展示企业和产品,交易博览会上各种宣传活动更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宣传风格不要偏离了企业与产品的格调。又能独具匠心。这就需要企业在宣传上别出心裁,有充分的准备。

  4、趁热打铁,做好跟踪。交易博览会上的招商,只是渠道建设的第一步。后期的跟踪服务,才是关键点。会后如不能及时跟踪,先期的工作就成了无用功。  

黄金法则七;由下往上,由易到难,从基础做起。

  跳过中间环节,销售的起点直接从终端做起。这种销售模式为许多企业用采用。其优点在于:缩短了产品的销售周期,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加强,基础工作更为扎实。缺点也很明显,销售战线被无限制拉长,销售费用增大,销售队伍过于庞大,管理难度提高。

  采用这种渠道模式的,远有三株口服液,红桃K;近有王老吉,惠尔康菊花茶。这种渠道模式看似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必须具备先期条件:

  1、在开始操作的前期,企业必须具备资金承受力。在一段时期内,因销售费用的巨大,企业必然处在亏损阶段。只有当销售达到一定规模,企业才能转亏为赢。

  2、产品必须有较高的利润空间,才能支撑起庞大的人员费用。

  3、销售对象广泛,竞争对手不够强势,产品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

  4、企业具备较强的营销管理能力,有较雄厚的人力资源。

  但必须注意,这种渠道模式,只能是短期行为。这必须向传统的代理商模式过渡。采用这种模式,目的就在于先通过对销售终端的运作,产生一定的销售规模;然后再选择经销商,由经销商来完成配送货的任务。企业控制了销售终端,就控制住了渠道。经销商承担的是产品的配送任务。因已有一定的销售规模,选择经销商就比较简单。从给经销商的利润中,拿出一快来分担销售部分销售费用。

黄金法则八:打破传统,另辟捷径

  谈论渠道,在大多销售人员心目中,无非是固定的那几种。批发商,交易市场,专卖店和零售商。确实如此。企业在建立销售渠道时,往往都在采用固定的模式,却步履艰难。

  思维有了定式,就难以突破。人人都在采用的渠道,一定是最拥挤的。新企业,新产品与其在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还不如另辟捷径。

  另辟捷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挤占其他行业的产品渠道。人们常常对司空见惯的事,就会以为是天经地义。其实不然,只是没人去新的尝试罢了。挤占其他行业的产品渠道,产品没有可比性,更容易被接受。例如在药店里卖糖果,看似另类,但效果很好。人们吃了药,嘴巴里苦,当然就想吃糖了。谁说药店不是糖果销售的最佳场所?

  2、创立新渠道。与其同他人挤一条道,还不如另开一条路。现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新的销售平台层出不穷。例如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等。戴尔网上卖电脑,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脑公司。

  3改变传统渠道的销售方式。传统销售方式似乎分工明确,批发商管批发,零售商管零售。如果把二者转换一下,依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冷饮企业在社区小店里,设立批发网点。让居民享受批量购买的优惠价格。极大提升了销售量。

黄金法则九:步步为营,循序渐进。

  以公司为起点,渠道逐步由里到外,由近到远,逐步推进。这是常见的渠道建设模式。这种模式优点在于稳健,风险系数小。缺点在于速度慢,周期长。许多新创企业实力不强,大多采取这种模式。

  这种销售建设模式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关键点在企业营销团队的市场运作能力。在实际运作中,当注意以下几点:

  1、聚焦资源,获取局部优势。因企业实力有限,新品上市,缺乏市场影响力。在开始阶段,销售进展缓慢。这就需要营销部门集中资源,确立重点市场。在局部地区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2、关注资金的回转率,实现良性循环。产品在推广阶段,销售人员难免有急噪情绪,过于关注新市场的开拓。这就会带来为销售而销售的aihuau.com弊端。货款不能及时回笼,就意味着只是实现产品库存的转移,未实现真正的销售。渠道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这对新创企业的伤害是致命的。

  3、重过程,轻结果。渠道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是贯彻企业营销工作的始终。渠道建设包括网络的创立,渠道的维护,绩效评估等内容。这需要销售管理人员不仅关注销售目标,更得重视工作的每个细节。渠道建设本就是零碎,烦琐的,只有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循序渐进。才能建立稳固,健全的销售渠道。  

黄金法则十:驾御市场,控制渠道。

  市场是脱了缰绳的野马,如能驾御得住;不管市场如何变化,都能为我所用。这才是渠道建设的最高境界。

  要能驾御市场,控制住渠道;这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先期条件;

  1、企业成为同行业的领导者。

  2、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3、品牌有极强的影响力。

  4、企业聚集了雄厚的市场资源。

  例如杭州娃哈哈公司,前段时期与法国达能之争,引人瞩目。娃哈哈公司总裁宗庆后之所以底气十足,关键点就在于对销售渠道的控制力。娃哈哈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运作,在全过各地有二千多家经销商,建立起了稳固,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覆盖到全国各个角落。之所以娃哈哈公司推出新品就能迅速走红,一炮打响;主要优势就是它的销售渠道。

  那娃哈哈公司是怎样控制渠道的?该公司在九七年,对各级经销商实施了周转金制度。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各级经销商在每月底,依据每月的销售指标,向娃哈哈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公司根据周转金数额发货,并每月按周转金数额的1%支付利息。该制度最大限度地把各级经销商的资金吸纳到公司,直接挤兑了竞争对手;让经销商全心意地销售公司产品。通过对经销商的控制,控制住了渠道。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驾御市场,控制渠道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对经销商流动资金的控制。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杭州娃哈哈公司的做法。

  2、独占特殊渠道。例如王老吉凉茶,在许多城市的大中型酒店专卖。买断渠道,禁止同类产品进入。

  3、利用行业垄断,专利,技术优势,形成保护壁垒。比如中石油,利用行业垄断,对成品油市场的控制。还有一些新兴行业,高科技企业,利用专利或技术优势,直接控制住渠道。这就是企业人常说的: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的原因所在。

后记:

  本文总结了笔者十多年来渠道建设之心得;汇总了国内知名企业成功之经验;希望能对市场耕耘者有所启示。渠道建设本就是复杂的,漫长的;难以成定式。本文所举之法,并不能拘以形式;往往是多法则相互并用。关键在于企业管理们能循时夺势,有创造性的发挥。

  笔者收集汇总了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快速消费品经销商品名录,愿意为快速消费品企业,销售人员提供帮助。

  陈志平,华东政法大学毕业,MBA硕士。在跨国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历任分公司经理,大区经理,销售总监,总经理等职。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管理经验。曾发表《突破重围---中小型快速消费品企业生存之道》,《正本溯源---新招商时代》,〈销售员十项修炼〉等文章。联系电话: 13738030380,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7260.html

更多阅读

中药千打锤 千打锤别名

千打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异名】铁线树(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耙齿钩(《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拉 丁 名】Lindera chunii Merr.(原植物白胶木)【来源】为樟科植物白胶木的根。【植物形态】白胶木灌木或小乔木,通常

会计信息化方向 话里话外: 信息化是渠道建设的方向

     渠道,位居营销领域的4大要素之一,它承担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方面的功能,一直被各个企业重点研究和建设。“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是空调企业上量的咽喉。仔细分析目前空调行业的前四强品牌:格力、美的、海尔、奥克斯,他

青春的死胡同九天大人 “模仿秀”--品牌建设的死胡同

  近年来,罐装饮料王老吉通过“预防上火”开创了饮料的新品类,迅速飙红大江南北,2007年销量直逼90亿元。面对王老吉的一鸣惊人,许多凉茶品牌比如和其正、邓老、黄振龙、春和堂等,摩拳擦掌,纷纷跟进,也想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特别是福建

声明:《决胜千里之外 决胜千里--渠道建设实战指导手册》为网友不浪漫的罪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