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六章 创新:艺术创作与科学运作



系列专题:《2.0时代的赢利模式》

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不管是经营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大多都是从"艺术性"起步的,即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算哪",很少企业是由那些经过科班教育(如MBA)或系统培训的人才按照规范化的企业运作模式去创业的。因为创业初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能生存下来,尽快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同时,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其规模一般不大,员工之间彼此熟悉,沟通也比较顺畅,因此管理起来难度并不大,加上初创人员非常有激情,即使老板没有受过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没有在规范化的大企业做过,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基本上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敏锐的眼光来经营管理企业,这个阶段企业一般不会出现管理方面的大问题。但是当企业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入高速发展期之后,员工开始大量增加,产品线丰富,营业额上去了,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就开始急剧增长,如果还按创业时的老办法来管理企业,就很容易出问题,到了这个阶段,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只有十多年的历史,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管理体系,从总体来说,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艺术化管理比重仍然很大(约占80%),而科学管理的比重很小(约占20%),当然具体到某个企业,其比重可能千差万别。这种国情造就了一大批"艺术性"很强的企业家和经理人,也创造了不少奇迹和令人羡慕的业绩。这种状况存在三大弊病:一是由于科学的比重很小,企业的命运常常是由决策者一人控制,"人治"大于"法治",而"艺术性"过强,企业很难避免大起大落;二是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没有规范的、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体系,凭感觉、拍脑袋做决策的情况比较多,导致风险高、成功率低;三是未与国际惯例接轨,过分强调中国国情,管理与运作不规范,即使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也无法积累科学的经验,总结出科学的原理。

  很多人会认为今天的中国市场还处在不规范运作的状态,所以只能用不规范的方法去应付,去操作,甚至"乱中取胜"。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或经理人,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暂时现象,是过渡时期。少则5年、多则10年,中国市场一定会走向规范化。因此,中国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的出现,去补上科学化经营管理的这一课,用现代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来装备自己。"科学"的力量在于其系统性和完整性,能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以达成长远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六章 创新:艺术创作与科学运作
  Tips

  很多人认为今天的中国市场还处在不规范运作的状态,所以只能用不规范的方法去应付,去操作。殊不知,企业管理唯有上升到科学的层次才能重复自己过去的成功。

  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是产品创新

  市场营销最本质、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就是产品创新,如果企业无法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去提供产品,只是靠广告,靠忽悠去"愚弄"消费者,这样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市场营销的终极目标是把自己的产品做成"目标客户的首选",成为目标客户梦寐以求、期待已久的产品,即使不做任何广告,产品本身也会说话,并通过口碑效应无限放大。在中国,没有哪家中餐厅是靠广告做起来的,凡是成功的中餐馆都是因为有诱人的招牌菜,能吸引回头客,能让人"上瘾",根本不需要大做广告。我经常去的一家叫"大食堂"的餐厅坐落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也不在马路旁边,看起来普普通通,就因为菜烧得好,每次去都是顾客盈门。

  产品创新不是艺术创作

  一说起创新,好像就有一种神秘感,似乎需要"超级脑袋"或有过人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其实创新并没有那么复杂,很多困惑都是来自各种媒体的误导,一些管理专家们喜欢谈论创新的意义、价值,可是他们从来也不谈创新从哪里入手、如何去创新(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实践过),更没有人谈新产品创新的思路、方法和流程,夸夸其谈的人多,脚踏实地干事的人少。实际上,新产品创新的方法需要在平和的心态下,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去学习、掌握,千万不要以为凭着我们的小聪明,就可以无师自通。参与新产品创新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的训练,掌握了基本原理和思路之后,在工作中不断去实践,这样"理论-实践-理论"反复几次,就能掌握创新的方法、流程和工具,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如果连新产品创新的基本功都没有掌握,创新就只能停留在幻想阶段,期望哪一天突发奇想,能出来一个昙花一现的"点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7911.html

更多阅读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七章 定位:抄袭模仿与与众不同(2)

系列专题:《2.0时代的赢利模式》大家都知道汽车行业的一个说法,"开宝马,坐奔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两个品牌有鲜明的个性,一个侧重于让开车的人愉悦和刺激,一个侧重于令坐车的人感到有身份和地位。而这一切不是靠"舞台表演"宣传出来的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七章 定位:抄袭模仿与与众不同(1)

系列专题:《2.0时代的赢利模式》创新是科学,不是艺术,正因为它是科学,才可以复制,可以学习,可以掌握。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只要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师傅的指导下去学习、实践,基本上就可以掌握产品创新的基础知识,就可以放单飞了,这些都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六章 创新:艺术创作与科学运作

系列专题:《2.0时代的赢利模式》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不管是经营方面还是管理方面,大多都是从"艺术性"起步的,即在经营管理方面没有什么固定的章法,"摸着石头过河,走到哪算哪",很少企业是由那些经过科班教育(如MBA)或系统培训的人才按照规范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五章 升级:推销模式与营销模式(4)

系列专题:《2.0时代的赢利模式》由于绝大多数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子)公司都是类似销售办事处性质的代理机构,只有极少数企业在中国设置了集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分部(公司)。所以在中国,你基本上看不到做后端工作的市场人员,因此国内企业也就

《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五章 升级:推销模式与营销模式(3)

系列专题:《2.0时代的赢利模式》所以,在一个企业里,销售部的任务是关注今天,让企业有健康的现金流进来,而市场部的任务是关注明天,即寻找和识别未来的机会,激发未来的市场需求,让目标客户对本企业的完整产品感兴趣,源源不断地产生"潜在客户

声明:《《2.0时代的赢利模式》:第六章 创新:艺术创作与科学运作》为网友谈笑风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