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脸孔 无表情的脸孔



     美国The Frances Lehman Loeb 艺术中心曾经策划过一个关于人像照片的展览,展览的主题是:面孔册页——被永久收藏的人类肖像照片。这个展览考察了从19世纪到今天的肖像摄影的发展历程,引人注目的是,“无表情外观”这种图像语言在这个展览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时代的脸孔 无表情的脸孔
  “无表情外观”一词来自英文词汇Deadpan,最早出自于上世纪20年代的《名利场》杂志,原本是形容词和副词,后来又转用为名词和动词,本意是冷冰冰的,没有情感流露的面孔或表情。起初,这个词大量出现在评论家描述一些戏剧或电影的文章里。渗透到摄影则需将时间轴线拉至上世纪90年代,一些摄影家使用4x5或8x10英寸画幅的座机,彩色负片拍摄人物,在内容单纯,色彩中性的背景下,要求被摄对象不要有任何表情或情绪表露,直视镜头等待拍照结束。这种拍摄方法被称之为“无表情外观摄影”(Deadpan Photography),拍摄内容除了人像,还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多种题材。现在,“无表情外观”是当代摄影界一种主流的摄影语言。

  1983年出生于荷兰的女艺术家Carina Hesper,不久前参加了中国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的艺术家居住计划,在北京开展了一系列作品项目的创作,其中包括《面孔50》。她的灵感来源于一家荷兰媒体对于中国的摄影工作室的介绍。Hesper此行的目的是想做一个关于东西方文化理念的实验,也就是选取不同的50家照相馆来完成自己的肖像照片,仅仅是肖像照片,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也会呈现出脸孔之间微妙的变化。肖像照的集合也正全面地反映了东方视角下的西方完美面孔是如何被呈现的,其中包含了时间流逝,不同视角之间的碰撞和地点的转换。

  Hesper以一种严肃、端正、平凡的特写构图,柔和的光线和色彩,毛孔发丝清晰可见的大尺寸画幅进行拍摄。她对摄影本身的看法似乎能成为无表情外观美学的一个注解。在Hesper看来,摄影不能够反映人类皮肤以内的任何东西(没有内在性),这和大多数人对摄影的看法完全相悖。

  人们从摄影技术发明开始就把它作为一种万能工具过度使用,热衷于把摄影当作窗户向外看世界,或者当作镜子看自己,从而忽略和掩盖了摄影“复制性”的本源概念,其实摄影唯一能做的事只是复制,尤其是在艺术的范畴内。这些冷冰冰的肖像强调了成像的机器所呈现给人类的原本状态,强调了一直被人们的思想或热情所忽略掉的,但却是最重要的东西。这是一种对“绝对的客观”的逼近,以致摄影作品晦涩难懂。

  Hesper不但拍摄自己的肖像,还拍摄朋友和她父亲的肖像,这些面孔没有透露有关国籍、种族、社会身份等信息,作者也不允许他们在相机面前流露喜悦、忧郁或悲伤的情感状况。Hesper的画面结构,能够一览细节的柔和光线,没有明度和饱和度强烈对比关系的色彩,记录了一个个“客观”的面孔。

  这种拍摄方式继承了德国20世纪初期的以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的肖像为代表的“新客观主义”摄影理念,但是和桑德以类型学方式对社会各个阶层人物做分类记录的方式完全不同,Hesper拍摄的肖像是消解了身份的普遍人类的肖像。观众原本希望在凝视这些作品中的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时,对他们的内心或身份做以探究和确认,但他们得不到关于照片里那个人的任何信息,艺术家只是想给观众呈现一张某个人的照片而已。

  那么,Hesper这种反个人化、反私人性拍摄的人类面孔是否对我们来说还有意义? 我们到底能从这些照片中发现什么?为什么艺术家一旦毫无遮掩地逼视真实本身,艺术作品就不再炫目美妙甚至不再感人动心,真实本身真的就如此无趣无奈吗?

  摄影刚诞生时,人类那五彩纷呈的梦想悉数上映,随着技术的深入精巧,连我们梦想不到的东西都被想象复制,后人类时代和没有边际的未来在我们手里可以将之揉碎重组。人们一直笃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曾经迷信拍照会把灵魂吓走,只是今天在Hesper的无表情摄影作品里,我们再一次迷失了,性灵到底在哪里?又或者,当摄影技术强大到无以复加的时候,艺术反而只要它最原始的那点儿需求——复制一下真实生活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Hesper的做法非常清晰地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构成和社会规制正在形成所造成的冲击,我认为这一冲击并没有体现在此前的摄影评论中,它成了一个必须要索形的失踪者。

  Hesper所效仿的这种证件照式的摄影方式,恰恰是敏锐地感觉到了摄影、无表情外观以及社会管制之间潜在的脉络。摄影所索取的“绝对的客观”恰恰是为了辨认,进而形成社会分离;摄影所追求的复制完全服务于社会控制和人群管理;肖像中面孔的“无趣而荒芜”正折射出摄影在新的社会冲击下的命运:消除内在的热情,恢复表皮的冷漠。因此,Hesper为“无表情外观”奉献了一种更为广阔和冷酷的历史理性,这一冷酷程度远远拓展了“无表情”摄影语言所能企及的程度。

  可以说,Hesper的摄影美学是摄影自身的记录特性的一种极致表现,它的灵光或幽魂一直伴随在摄影发展的进程中,但只有到了传统摄影技术和数字摄影技术都发展到极致成熟的当代,才确立了清晰的面貌和身份。而艺术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全球化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呈现,使得这种摄影美学得以有用武之地。但是无表情外观的美学形式把摄影的记录功能提升到一个顶峰,同时也带入了难以为继的死胡同。或者说,任何一种艺术潮流一旦被大量模仿复制,它就容易失去原本鲜活前瞻的面貌而变成批评家诟病指责的靶子。更何况,无表情外观的外观是如此的刻板规范,毫无生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818.html

更多阅读

易经时代的一些观念 易经时代全本

我所写的易经时代的一些观念,指的是易经中所赞同、支持、肯定和所反对、批驳、否定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易经作者们的立场、认识和观点,以及易经时代人们的道德评价观念。(元青花碗瓷片)1、崇尚君子,蔑视小人易

阅读历史·人物|彭家珍:暗杀时代的最后刺客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文/宋石男未经授权,严禁转载1912年1月26日晚,同盟会员彭家珍完成了民国鼎革之际的重要一击——刺杀清末“宗社党”之胆良弼。数日后,清帝退位。孙中山称赞彭家珍:“我老彭收功弹丸。”事实上,“老彭”不止“

机动战士Z高达——时代的眼泪在战火中纷飞 战火纷飞的意思

UC高达看到现在,终于遇到了一部触动我内心深处的作品——Z高达。就像片尾的解说词那样,它充满了时代的眼泪——乱世的眼泪。只要人类之间存在利益纷争,战争就永远不会停止,悲剧也会不断地重演。哪怕人们离开地球,飞翔于广阔的宇宙,也无法

汉灵帝命宫女穿“开裆裤”是时代的进步 随着时代的进步

·电视连续剧《美人心计》中汉文帝刘恒与皇后窦漪房的精彩剧照。汉灵帝命宫女穿“开裆裤”的故事,近来经常见诸报端,大都是说汉灵帝刘宏为了极度追求淫欲,命宫女平时要穿上“开裆裤”,以方便自己的随时发泄。说起来,汉灵帝荒淫无耻固然

延婧:超媒体时代的摄影教育思考

超媒体时代的摄影教育思考(2014-07-24 23:24)来自四月风网站:时事评论作者 延婧个人资料现居地:河南/郑州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取得新闻摄影硕士学位现任教郑州大学摘要: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发展形态经历着快速变革,多种

声明:《时代的脸孔 无表情的脸孔》为网友王者之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