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乱的妖将 互联网的捣乱者



     2012年10月,一些奇怪的印有网址的大红横幅出现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街道上——这是荷兰艺术家组合JODI参加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作品《Webcrash.cn》,可以按照网址点击进去。虽然作品令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但这个艺术家组合却是大名鼎鼎,被视作网络艺术的先驱。他们由一对60后的艺术家夫妇组成:荷兰的Joan Heemskerk和比利时的 Dirk Paesmans,两人名字的开头字母组成了JODI一词。展览期间,Dirk Paesmans受邀到中央美院为公众做了一场名为Internet.art=New Media的讲座。

  重要的是代码

  JODI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当时他们在大学里,网络交流刚刚在院校之间进行,虽然只有一些简陋的页面和少量的图片,但他们很快意识到网络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体,如同电视的出现相较于之前的广播而言。

  在JODI看来,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的本质差异在于代码(Code),这是核心。因为数字电影的本质还是电影,数字音乐也还是音乐,数字技术并没为其本质带来任何新的东西,然而只有Code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以往的媒介中没有出现过的东西。在互联网上,所有的网页都是通过代码得以在浏览器上呈现,代码控制了呈现在网页上的文字的字体大小、图片的尺寸格式以及页面的美化度等。网站的程序通常都是将代码隐藏起来,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把网站做得精美迷人的时候,JODI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将隐藏的代码呈现出来。他们创作于1996年的一件很有名的作品正是产生于这样的观念:登陆他们的网站看到的主页是一堆闪烁的绿色乱码,找不到任何有意义的文字或提示,然而通过选择浏览器上查看源代码,可以看到一个以编写源代码的字符所组成的粗糙的核弹图形。通过颠覆这个媒介的正常次序,JODI挑战了网站设计的规则,同时也引起了具争议性的讨论:互联网是否一定要呈现一些内容或功能?什么是网络艺术?

  经常上网的人可能对“404 Not Found”这个错误代码提示并不陌生,它是用户输入的地址或链接无效时服务器返回的一个提示信息。作品《404.jodi.org》正是以此为题,进入这个网站后,主页只显示着404这个数字和一个闪烁光标的彩色页面,点击各个数字可以进入不同的页面,这些页面上有的是IP地址的列表,有的则是一长串毫无意义的文字信息。实际上这是一个可以由访问者发布信息或评论的页面,显示的文字就是之前到访过的其他访客的留言,但是当用户输入回复,这些文字就会被隐藏的程序修改成无人能读懂的天书呈现出来,例如其中一个程序就是将信息中的所有辅音字母去掉,而代之以一个兔子的图标。JODI将网页的运作机制再一次呈现出来,而不是像通常的做法那样用令人赏心悦目的图形或精妙的设计覆盖于这种技术之上;同时,他们通过呈现这些错误和混乱以及令访问者无所适从来提醒人们,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信息所通过的系统再造而成。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吗?

  在JODI进行网络艺术创作的早期,还没有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而是雅虎这样的网站分类目录查询方式,他们的网站被放到了雅虎的艺术版块中,结果让许多专门到艺术网站访问的用户大失所望,以致向雅虎投诉说他们的网站技术含量太低,有很多基本的错误,看起来连简单的编程都不会。针对这些投诉,雅虎也警告JODI说不能再把他们的网站放在艺术类网站里了,并建议他们学一学基本的编程和网页设计等等。

  可是在JODI看来,互联网上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每一个网络的使用者都是从个人电脑访问网络,而被访问的则成为公共空间,这让本来很个性化的个人网站也成为一种公共空间。他们的一个作品《oss.jodi.org》是模仿电脑病毒的运作方式,当这个软件运行时,会拍下你的电脑桌面的照片,然后不断地复制变形,当你尝试中止它时,它又会引向不同的变形。实际上这个程序并没有在计算机内部产生真正的破坏,但屏幕上不断出现的自动复制的画面以及发出的电流声,足以制造出让访问者恐慌的氛围。对JODI而言,他们无意要造成任何破坏,因为研究计算机的图形界面已经足够有趣,这个作品更像是和访问者开的一个玩笑——但是明显地这种玩笑不受欢迎,这个网站被报告为病毒网站进而收到了ISP的警告,并被要求关闭。JODI把ISP给他们的警告贴到网站上让网友参与讨论(oss.jodi.org/abuse),获得了很多的声援,但最终结果也还是不得不通过更换服务器的方式经常地为这个网站搬家。Dirk说网站的建设者都需要租用空间,这个例子说明网络并不是一个自由空间,而是一个被管制的空间。

  随着web2.0的发展,JODI开始做与此有关的作品,Dirk说使用web2.0的服务必须通过注册,这是一种强制行为。在这种环境下做作品更难了,因为以前租用网站空间还有服务合同,所以如果被关掉的话还可以申诉,而免费的时代连这种权利也没有了,所以作品更容易被删掉。

  JODI针对web2.0时代的一件作品叫做《Thumbing YouTube》(翻阅YouTube,thumbing.org)。在YouTube上可以用视频的形式来回复或评论原贴,他们在该网站注册了10个账户,当启动视频回复的时候,用自己的大拇指堵在电脑的摄像头上,所以录下的就只有粉色的指头图像。因为他们回复的这些视频本身就是点击量非常高的帖子,而一些访问者又喜欢在观看原帖的同时翻看其他人的评论,这使得他们这种无厘头回复的点击率也随之高涨,而YouTube也自动关注到它们的高点击率并将其在热门视频中推荐——这种结果让人啼笑皆非,也不禁令人思考:比这种无聊荒谬的行为更无聊荒谬的是网络访问者?还是这种传播机制本身?

  JODI的作品通常以网站的方式呈现出来,一个作品就是一个网站,而这些网站大多如同上述作品一样,令不通门道的人无所适从和迷惑不解,只能任凭不知道通向何方的链接把自己带入一个又一个混乱之中,最后彻底迷失——这仿佛也是整个互联网的写照?

  网络需要一种批判的文化

  以JODI的作品为代表的“网络艺术”,并不是指商业化的网页设计或那些被简单地数字化并上传到网络以供观看的艺术品,如在线美术机构展示的绘画、雕塑或摄影作品等。“网络艺术”指一种本质上依赖于互联网而存在的艺术形式,包括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进行的各种创作,如利用网站、电子邮件、基于网络的原创软件项目,以及游戏改造、链接互联网的装置、利用虚拟世界或其他网络环境实施的行为作品。JODI的作品中也包括对古老的视频游戏如《德军司令部》(Wolfenstein 3D,又称《刺杀希特勒》)、《雷神之锤》(Quake)、威廉闯关(Jet Set Willy)和《马克思佩恩2》(Max Payne 2)进行改造而创作的新的艺术游戏。

  Dirk认为,成为网络艺术家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使用网络这一媒介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包括他在内的网络艺术家会研究计算机的历史,探索程序语言并关注程序语言和电脑的关系,早期的网络艺术家避免使用照片,多会追求电脑发展初期所呈现出的低解析度的美学形式,来呈现编程环境下的数字化的审美特征。同时,他们并不追求作品可在纸张上呈现,因为纸张输出的是固态的结果,而各个电脑的使用者的屏幕大小型号各不相同,因此成为一种不同于纸媒的弹性的展示方式。

  在今天的当代艺术领域,网络已经被认可为一种艺术媒介,在美国尤其受到重视,除了经常被展示和在艺术院校里被传授之外,许多的收藏家也开始收藏此类作品,Dirk说这可能与美国人认为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有关,他自己的一些作品也被私人收藏家收藏。这将有可能带来一种全新的收藏形式:收藏家可以建立自己的收藏网站,把收藏到的网络艺术作品放入不同的目录,让观众通过在线的方式欣赏其藏品——这些网络艺术作品的生存和展示的环境原本就只存在于网络之中。

  在JODI看来:“计算机和网络全是关于文本、语言,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建立一个数字化的巴别塔。我们都在谈论谷歌和全球性的连接,但我们在这个系统内仍然是分离的,因为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然而有一个全球性的连接器,每个人都拥有输入端。这是令人激动的时代!迎接21世纪吧,无论你在哪里,这个地球都有一个网络——互联网行星生态!吃的是代码,排泄在屏幕上——数字化的循环现在开始了!”

  JODI这样的网络艺术家,看起来像是网络上的捣乱分子、激进分子抑或无政府主义者,到处挑战互联网体系中的常规。他们的作品看起来令人无所适从,充满戏谑,其实却在讨论非常严肃的话题。如果说艺术在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寻找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那么网络艺术无疑正在担任信息时代的艺术代言。

  在Dirk的讲座结束之时,有观众表示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依然对于这种艺术形式充满疑惑,并问Dirk有否考虑过观众对这些作品的感受?Dirk说,他们的作品自问世以来收到过许多回馈,有很多不同的意见,有爱也有恨。而对他们而言,“互联网需要一种文化”,需要不同的观点,就像电影和实验电影同时存在一样——这是一种批判性的文化,它等于个人化表达的通路和推送,互联网就是我!而艺术家之于这种文化的角色,应该如同往常一样,没有界限地在全球范围内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doing Whatever they Want Worldwide,也是WWW)。“毕加索的艺术也曾让人感到沮丧,让公众不高兴也是艺术家的一种责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819.html

更多阅读

不知羞耻的撒谎者----李敖 撒谎者的心理

不知羞耻的撒谎者一.果然,李敖在清华的演讲变了调,从标榜的自由主义转向狂热的民族主义。这个弯子足有360度。观点是任人自取的,我们并不想跟李敖去争论。但为了观点而撒谎,则显示出一种卑鄙。这个谎言极其巧妙,只需将左右两只眼睛对调一

永远不改变别人,做自己的拯救者 做自己还是改变自己

荣格离世前说: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

实拍:日本的无家可归者组图

新宿大街上的无家可归者实拍:去日本感受到的中国影响力(组图)在日本打的会要你多少钱(图)文/散粉思考者日本是个发达的国家,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平常日本人也都很节俭,经济危机让

声明:《捣乱的妖将 互联网的捣乱者》为网友游龙战神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