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弈》: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2)



系列专题:《智弈》

被收购,追求联合之路

被收购,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被别人收购并不丢人,尤其被有实力的公司收购就更不丢人了。

“换股”等现代交易方式实际上已不再是传统认知上的吞并,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性联合”。“部分现金+部分换股”的方式是一个交易手段上的创新安排,从买家角度减少了短期现金支付压力,卖家则可能分享到未来公司发展的长期收益,短长充分结合。

 《智弈》: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2)

卖家不是单纯地失去了公司,而是换回了更大的参与权。自己单打独斗,即使百分百地拥有也仅仅是一张“小饼”,精英们联手共同把“饼”做大,即使只拥有百分之一也大于过去的小利益。此时,与其叫出售公司、被收购,不如叫“价值交换”,有小失却有大得。

“1+1>2”所带来的规模效益无疑是合并的主要目的,按照换股的交易设计,卖家可以共同分享规模化后的巨大增值,尤其在买家股票上市时,股份增值往往极为巨大。此种情形下,即使现在公司经营状况还不错,战略性合并也值得考虑。况且,“靓女先嫁”方是人间正道,要趁着公司基本面良好时,主动出击寻找“婆家”,这样才是强强联合。如果按照很多人的习惯,好东西自己先留着,不好了再拿出去跟人合作,这样的狭隘思想一定害人害己,肯定得不到良好回报。处理垃圾只能得到小钱,谁也不是傻子;“1+1>2”才是价值迅速增长的不二道路,卖好公司才谈得上“战略性合并”,卖已经不灵的公司只能叫处理垃圾或尾货了。

战略性联盟是当今复杂且竞争激烈市场的必然举措,“打群架”总是比单打独斗要轻松很多,毕竟双拳难敌四手。好技术需要与高效率的客户推广结合才能事半功倍。除非你自己掌握了所有的必备资源,而且也没有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否则,战略性联盟就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时时考虑的头等大事。

所谓高手,艺高人胆大、独闯虎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时代的高手都是“群居价值链”,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代替了某些企业之间的局部竞争,长期竞争代替了短期竞争。合并是战略性联盟的最高极致表现,双方的关联性是如此重要,双方资源的连接性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双方必须在最高层面—— 资本层面展开深度合作。通常的战略性联盟是“热恋”,而合并就是从“恋爱”到“结婚”了,多数都属于“自由恋爱”,当然,也有“抢婚”的。

做企业不是斗气,不是争面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相互联合起来可以消除恶性竞争,如果相互联合起来能产生更充分的竞争优势,能产生更高的股东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企业在国外不敢涨价三五块,因为国内同行都处于恶性竞争,不仅大家都没有利润,没有技术研发、品牌塑造的持续资金,这样的股东价值绝对有限,而且在国外还到处被“低价倾销”所诟病,如此恶性循环实在是令人扼腕,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试着通过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联合”来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不要告诉我这不可能,这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只是其中之人还没想到解决方案,还没有英雄出来牵头。

收购是企业发展的常用手段

一个成功的收购案例,军功章上有卖家的一半,也有买家的一半。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框架主动示好愿意联合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但是,不得不强调的是江南春在整个收购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收购对于买家来讲,其实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金支出是一大笔钱,而股票也是一种极为昂贵的代价,而且这些代价都是显性的、集中支付的,因此,时常会有人说,为什么要收购?有这么多钱,拿出一半就可以把他们打垮了。“1.8亿美金收购框架?太贵了。8000万人民币就可以把框架彻底打趴下”!

这就是战术家与战略家的区别,恶性竞争是一场未必有结果的战争,谁知道竞争对手会出什么招数,能抗多久,更可怕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黑暗的角落里也许就有巨鳄虎视眈眈,意欲乘虚而入!况且,即使战争赢了,自己想必也是精疲力竭,市场也已经被打烂了,需要时日重整河山,因此,“不战”比“战”更符合公司的战略利益。愿意支付合适的价值收购,不仅是一种战略驾驭能力,也是一种胸怀,是对卖家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8219.html

更多阅读

第42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5)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通常引入新股东或放弃原有股东地位会导致管理者地位的变化,因为新进入的股东也许希望变更管理者,至少变更管理者的权利已经转移给了新股东,此时,不少人也停步不前,错失机遇。在此种情形下,应以股东利

第41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4)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谭智在收购别人时表现得"不骄不躁",处处肯定与尊重被收购对象。而在被别人收购时,则表现得"不卑不亢",与分众相处中显得大度与大气。短短11个月内,能完成两种对立角色的切换与调整,火候拿捏得如此恰

第40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3)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做企业不是斗气,不是争面子。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相互联合起来可以消除恶性竞争,如果相互联合起来能产生更充分的竞争优势,能产生更高的股东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企业在国外不敢涨价三五块,因为

第39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2)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无论框架的业务是否有长远竞争力,未来是否能够单独上市,只要框架保持独立,维持"三国演义"的鼎立态势,那么分众、框架、聚众的恶性竞争就不可避免,所谓的电梯广告的"蓝海"就会逐渐变成血流成河的"红海

第38节: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1)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中国企业要想"做强做大",除了依靠自主滚动积累发展以外,合并收购、联合联盟是必由之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收购中的战略驾驭能力、包容与整合能力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  联

声明:《《智弈》:联合共赢:“三国演义”的另一种结局(2)》为网友答应不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