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弈》: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



系列专题:《智弈》

框架传奇从行业大局看,是新出现的一种行业整合动向,从实业企业看,是一种新的竞争战略,而对于众多金融投资企业来说,也是国内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廖理

廖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从2004年的3200万到2005年的15亿,一年的时间,框架传媒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整合实现了公司价值的飞跃。《智弈》一书非常精彩地回放了从谭智及相关投资机构进入框架,到框架并购业内多家企业,再到分众传媒高价收购框架的传奇过程。其中从资本与业务的整合到战略与时机的选择,都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我们如果仅仅从一本商业读物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那就远远低估了它的意义。

框架传奇从行业大局看,是新出现的一种行业整合动向,从实业企业看,是一种新的竞争战略,而对于众多金融投资企业来说,也是国内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详细描述了框架开创国内企业并购行为的新模式,是类似行为在国内市场的启蒙者。

框架模式

什么是框架模式?首先我们需要对框架的并购成长进行一个理论上的总结。如果大家对国外的并购发展史比较了解的话,那么会发现在20世纪末,美国市场上出现过很多类似于框架的例子。最早在1970年,有一个叫Wayne Huizenga的芝加哥人收购了数百家小型垃圾处理企业后打包上市,形成的Waste Management Corporati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市值达到了10亿美元。到了1990年,这类收购活动变得非常频繁。1997年,平均每周有5家整合后的企业IPO,并且诞生了专业从事整合收购的私募投资机构,如Notre Capital Ventures。

在学术界,一般将框架这种在短时间内横向整合某一细分行业内多家企业,以期获得行业主导地位的过程称为Roll-up或者整合收购。在行业整合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公司可以上市或者卖给其他企业,并且可以用上市获得的资金继续收购行业里的其他小企业。企业这么做最直接的动机就是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扩大市场,提高盈利能力。另外在某些时候,金融投资机构也会愿意推动这种行为,因为不管最后企业是上市还是卖给了其他公司,收益都会远远高于当初收购的成本。

框架模式是整合收购在国内的首次尝试,其特征与上面对整合收购的描述非常符合。一是操作时间短、整合对象多,收购8家主要竞争对手只花了8个月时间;二是整合程度高,收购后企业以90%的份额几乎垄断了电梯广告市场;三是在动机上,框架当初进行收购就是为了消除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保护广告的销售价格;四是在后续动作上,并入分众之后的框架又收购了13家企业,到2007年5月整合的同类公司已达到21家,市场份额超过96%;最后从金融动机角度看,框架收购最初8家企业的成本约为6500万现金+30%框架传媒股份,而最后卖给分众的价格是15亿,粗略估算一下,投资增值接近25倍。

一次框架式的整合收购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以下几个步骤。

1. 发起人发现具有整合收购潜力的目标行业。在框架传媒一案中,谭智和框架传媒本身充当了发起人的角色。他们发现,电梯平面媒体业是一个结构上高度分割、存在相当数量小企业、只要较少资本就可以进行有效整合的行业。并且这个行业存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智弈》: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

2. 收购企业融入收购资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启动收购流程。融资的方式可以是债权,也可以是股权。案例中,谭智本人、汉能投资和IDG一共为平台企业框架传媒以股权和债权形式筹集了2400万的收购启动资金。

3. 收购企业同时并购多家目标企业。从历史经验上看,平台企业平均会一次收购7~9家小企业。而框架传媒在8个月内收购了朗媒传播等8家目标企业。

4. 整合后的企业IPO或出售,或继续进行行业整合。投资机构这时候可以选择套现退出。案例中,整合后的框架传媒被分众传媒并购,原框架传媒获得现金和分众股票。之后,并入分众的框架又继续收购了12家企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8233.html

更多阅读

第20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4)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企业价值的增加将直接体现在资本市场上,随之而来的巨额经济收益也将成为金融机构、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进行整合收购的直接冲动。企业股东因此持有股份,管理层可能因此持有期权或者获得更好的职业

第19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3)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企业载体和执行者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在接手多家文化、结构完全不同的企业之后,企业载体和执行者必须拥有相当的融合能力,才能将多家企业合并为一个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整体,否则

第18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2)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3. 收购企业同时并购多家目标企业。从历史经验上看,平台企业平均会一次收购7~9家小企业。而框架传媒在8个月内收购了朗媒传播等8家目标企业。  4. 整合后的企业IPO或出售,或继续进行行业整合。

第17节: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

系列专题:《没有输家的博弈:智弈》  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廖理  廖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清华

《智弈》:奇迹中的常理(1)

系列专题:《智弈》为什么是谭智,刚好是谭智,只能是谭智,做成了框架—— 正是生活和事业的起起落落,山重水复,磨炼了一个人的意志,锻造了一个人的性格,陶冶着一个人的情操,韬晦出一个人的气度。所有这一切成就了谭智的厚积薄发。IDG全球高级

声明:《《智弈》:框架传奇的偶然性与必然性(1)》为网友忿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