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曾将全球人类置于毁灭的边缘。彼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激烈争斗,因怀疑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导致美苏差点爆发核战争。 这个故事也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距离美国海岸线仅90英里。于是美国立刻进行了海上封锁,防止苏联进一步运输导弹至古巴。最终,当时的苏维埃与美国达成一项协议,同意从古巴撤除导弹,相应地,美国也要把布置在土耳其的导弹分阶段收回。那13天里,局势一触即发。毫无疑问,任何一步不慎,就会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
![古巴导弹 古巴导弹危机应对今鉴](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171433218597.jpeg)
在这场危机的处理过程中,肯尼迪政府有不少危机领导作为可资今鉴。 思维质量。肯尼迪政府有着“卡米洛特”的绰号,因为很多人认为这届政府由“最聪明、最优秀”的人组成。在做决策时如果遇到十分模糊的信息,特别委员会Excomm总会集思广益,避免非黑即白的回答;通过复杂的假设流程推断不同情况下、不同举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为提供多维的解决方案打下了基础,避免了下意识回复引发战争的威胁。 这种更广泛的思维被称作“后形式思维(post-formal thinking)”,非常适用于高度不确定、模棱两可的情况;在危机中广为使用。“后形式思维”讲究在不失去权威或控制的情况下质疑自己。 思维空间。在危机爆发后,肯尼迪政府立刻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Excomm来处理有关问题。 思考时间。肯尼迪政府坚决要求保证思考重要问题的时间,避免由于时间紧张而思虑不周。 经验的广度与深度。肯尼迪政府并没有仅仅依赖年轻聪明的执行官或者依靠限制在党内政治的Excomm成员;而是积极寻找拥有相关经验的人士,了解苏维埃政府的内部工作方式。 感觉与思维。在决策过程中,感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的)也起到了部分作用。情商是自律和自我意识的结合体。在危机处理中,那些关键成员都展示出极高的情商和心理成熟度。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危机也是一场对领导力的严酷测验,从中可以了解到领导人素质的高低、公司系统或机构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