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眼镜展我们等于是白白参展了,一个订单都没有。而北京眼镜展,我们花了6万至7万元成本,也就接了3个小单,连成本都没有拿回来。”
真青眼镜:负利润生存 文/杨柳树
10月11日,在温州新桥镇的前花工业区内,记者来到一幢红色的大楼里,这是一家从事外贸出口的眼镜生产厂家——温州真青眼镜有限公司。在偌大的工厂内,工人们正忙碌着组装眼镜,然而与忙碌的工人相比,厂房内却有一半的机器闲置在那里。
“从5月到现在,订单已经少得可怜。”温州真青眼镜有限公司的副总叶剑波脸上显得非常无奈。据他描述,做了10多年外贸出口的真青眼镜公司,从没遇到过像现在这么萧条的景象。
订单少了70%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今年到目前为止,订单比去年同期要少70%。”真青眼镜公司总经理叶剑清说,事实上,从今年年初,真青公司就遇到了巨大的利润瓶颈。
“原材料上涨使我们失去了价格优势。”据叶剑清分析,原材料价格暴涨,是温州眼镜最大的“内伤”。
“以前采购同样数量的材料只需要1.7万元,现在要4万元,涨了一倍还不止。虽然我们后来采取了措施控制成本,减少浪费,但一幅眼镜制造成本还是从4块涨到了6块左右。”叶剑清表示,不仅是原材料在涨,人工成本也在涨。“原来工人的工资是800元到1000元,现在是1000元到1500元,我们一个月就要为工资多付出112万元。”
成本在增加,企业却不敢随意提价。“我们只能在维持成本上略微调整价格,但随之而来的是订单的丢失。”叶剑波说。在温州的传统外向型企业中,绝大部分aihuau.com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不高,所以议价能力不高。“客人都是货比三家,我们一涨价,他们都跑到临海杜桥的眼镜厂去了。”
在这些因素的推导下,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是失去了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在叶剑波看来,轮番的价格上涨已经让她的企业无利润可图了。“6块的制作成本,7块卖出去。如果加上工人工资、生产的水电及其他费用,我们能有多少利润?其实这3个月来,我们一直是在亏损生产。”
议价能力不足同样体现在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上。在今年年初一段时间内,美元贬值迅速,曾一度破7。而外贸出口,普遍要求用美元结算,美院贬值的快,10%甚至更多的汇率损失将打劫走原本就微薄的利润。“有时候好不容易提价了,但马上又被人民币升值吃掉了,这种小步快跑的升值方式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慢性冲击。”
据了解,人民币升值1%,眼镜行业的利润就下降4%;而整个眼镜行业平均利润率仅有10%左右,这还是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涨价前的。“现在我们很多订单一般都是三个月以后交货,但三个月以后的价格很难确定。只能按预计来定价,但客户又很难接受产品价格包含未来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面对负利润的生存,同样给叶剑波带来很多的尴尬。“有时候业务员跑来问我,这个单子要不要签,说实话我很难判断。现在接和不接都很尴尬,接下来怕万一带来损失;但不接,企业怎么去维持生产啊?”
外围挤压
去年的次级债风波,加上近段时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对于正在承受涨价之痛的眼镜出口行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需求量极大下降,从今年的几次展会上可以得到见证。叶剑清说,今年参加米兰的眼镜展,在业内有风向标之称,却是一片萧条。此后,他又参加了温州和北京的眼镜展,依然很萧条。“温州眼镜展等于是白白参展了,一个订单都没有。而北京眼镜展,花了6至7万元成本,也就接了3个单,连本都没有拿回来。”
叶剑清说,最近在与美国客户谈判时了解到,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与产品的销售速度都在下降。“次级债对实体经济影响较间接,但从客户反映来看,第三、四季度订单明显下降,美国人消费意愿下降,零售商下单自然就少。”
受美国经济的拖累,欧洲各国的经济也都普遍不景气。叶剑清指出,原本有订单的欧洲国家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都是原来的业务范围,现在这几个国家的业务量萎缩非常厉害,目前只有西班牙还有少数的单子在做。“我们去年还有10个出口的国家,今年只有4个了,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中东地区去做。”
叶剑清的妹妹叶剑波表示,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只有100多人,是顶峰时期的1/3。“最好的时候,300个工人都要24小时开工,加班加点,现在也就是白天开工。有时候没业务时,只能让工人在工厂里休息,但工资还要照给。”
而对于哥哥叶剑清来说,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与往年的状态差别很大。“以前这个时候订单都排到明年3月份,现在都是一个月一个月地做,生意少了,我空下来到外面跑,厂里交给我妹妹就可以了。”
订单下滑带来更加恶劣的后果则是坏账率的提高。当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消费者预期下降,收缩开支,企业回笼资金不足。另外美国银行业为了减亏,他们收缩了贷款规模,结果使客户企业流动资金发生困难,最终导致现金流断裂,影响支付。“欠我们200万元,拿到的却只有40万元,这样的坏账比以前多了很多。”叶剑清说。
“内外”兼修
在重重压力下,真青眼镜将何去何从?
“这个月比上个月好一点,大概多了20%的单子。”叶剑波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旺季即将开始,所以带来了市场新的变化,整体的外围环境依旧没什么变化。但随后她指出,如果长时间处于亏损生产的状况下,也只能被迫选择停工。“我们现在只是在耗着,市场没什么新变化,那倒闭也是没办法的。”
然而除了等待之外,是否还有新的对策来应对呢?
“今年我们开始做内销了。”叶剑清说。这是温州真青眼镜有限公司采取的对策,同样也是温州很多眼镜企业面对严峻形势下的对策——“两条腿走路”,布局国内市场,调整外贸市场。
在《浙商》记者电话采访叶剑清的时候,他表示人正在外地拓展内销渠道。“以前我们就是专做外贸,今年情况很不好,我也只能想办法把货销一点到国内。”
但当眼镜产品长期出口海外市场的格局形成后,再掉头转内销,却比想象中难多了。因为和外销相比,内销在流通渠道环节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另外与国内的深圳和厦门相比,温州眼镜很少有自己的品牌,真青眼镜有限公司同样如此,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依旧停留在模仿阶段。
“国内市场不好,而且与同行比起来也没优势,利润甚至比外贸还要糟糕。”叶剑波说,今年开始做内销后,业务量提升并不大,与外贸的营业额相比,只占了1/10。
但“内外兼修”也是无奈之举。行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眼镜行业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结束。
目前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修炼内功。叶剑波说:“我们长远的计划是提升产品档次,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有了品牌优势后,无论是外贸和内销上,都会掌握主动权。”
然而实施品牌战略说的容易,做起来却是很难。现在摆在真青眼镜有限公司前面的难题是,他们能很好地实现产业升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