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英文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四 以感觉作线,连接彼此



系列专题:《感应管理之路》

4、感受的状态

——以感觉作线,连接彼此

把感受作为思维状态的起点,经过感觉、感动升华到感应。感受是感应这一磁场的基石。领导者用心感受工作、感受生活、感受管理的环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角度,站在所要了解、掌握的环境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动,才能以被管理统御者可以预测的行为和反应为基础,形成领导决策、意见的真实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领导和被领导之间形成感应的状态。

在感受的基础上,从感觉思维出发,尽可能充分地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从社会现象来说,由于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发展规律,总是通过人的活动而发生作用的。一切社会生活中每一种可能要转变为现实,总是要通过人的正确思维并形成人的自觉的实践活动才实现的。因此,“我们每个领导者在领导和指挥某一次、某一项工作时,就要从对这一次、这一项的感觉思维开始,与客观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使自己的思维尽可能地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这就要求领导者一旦围绕某一确定的目的展开思维,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使自己的认识更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更接近客观真理。

 摘录 英文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四 以感觉作线,连接彼此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也是一个发展着的过程;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又是在多方的联系中向前推进的。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感觉思维充分体现事物的本质,就要用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我们在领导实践中体会的这种感觉思维,并不是从主观臆断出发、根据事物表象的“拍脑袋”,而是在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或是在符合唯物辩证法特征的基础上,是在充分感受事物的前提下,熟能生巧地、习惯自然地,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符合事物本质的判断。这里是以感觉作线,以辩证法为导向,把领导者的“此”与事物本质的“彼”一下拉通,如果是人与人之间,就会形成相通的感动;如果这种感觉体现客观事物的本质,那就是与客观事物达到了相互的感应。

从认知的角度看,感受是一种初级阶段,但对领导艺术而言,它又是非常内在和深刻的东西。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心与心、人与物、日日、时时、分分、秒秒都在交往中碰撞。或产生电流,或产生火花,或激起反应,那些富有敏锐洞察力的管理者,他们真切感受到的东西,比多少理论论证说明都要更具有决定意义。

在管理活动中,一些新知,往往是在感受中悟出;有时某种观念的转换,某个理念的确立,某个创意的萌发,是源自于某次深刻的感受;有些著名企业、成功的企业家的大手笔,某个经营战略的形成的起因也是某次特别深刻的感受。

索尼国际化冲动的起因,就是与盛田昭夫的一次深刻感受有关。1953年,盛田昭夫到北美、欧洲旅行。穿梭的轿车、宽阔的道路、遥远的距离、高耸入云的建筑……他感受着这一切,满腹疑问:一个小小的日本公司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家里是否有生存的机会?

后来,盛田昭夫来到了荷兰参观飞利浦公司,他惊奇地发现这个闻名世界的大企业总部,竟然设在古镇恩德霍枫。这里的规模和生活节奏使他觉得容易对付,心情也舒畅起来。他给井深的信中写道:“如果飞利浦能做到,也许我们也能做到。”这次感觉他得到了启发:公司地点不重要,建立一个国际知名品牌至关重要。自此,索尼走上了全球化经营的路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843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摘录 英文 《感应管理之路》摘录四 以感觉作线,连接彼此》为网友我恨我是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