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曾是“小混混”而被“转手”了几次的高俅之所以能够发迹,与其跟“主子”王爷(端王府)有相同的爱好——踢球有关系。因为球踢得好,所以,深受王爷喜欢。后来,皇帝驾崩,王爷成为皇帝,高俅也水涨船高成了太尉。虽然也有一些大臣劝皇帝说不要鲁莽用人,因为高俅资历不高,又过于年轻,不适宜做这么高的官职,结果被皇帝一句“官可以学着做嘛”而挡了回去,一个爱屋及乌的皇帝,就这样成就了高俅。
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很多企业在用人方面,与《水浒传》里王爷出身的皇帝何其的相似。
笔者曾经见过一个这样的企业老板,因为一个员工跟自己有一样的爱好,喜欢收集古董,并经常在一起交流,而将一个不懂行、不专业的人士提升到主管层次上来,结果造成了外行管理内行,盲目指挥,以致下属员工怨声载道,苦不堪言,纷纷辞职或者离职,部门的工作一塌糊涂。
因此,凭借企业老板个人的喜好而去随意用人的时候,必然会给企业或者部门带来不适,甚至麻烦,作为现代企业更应该科学、理性的留人、用人。
不要凭个人好恶去用人。一个团队需要不同的人才类型,有张扬的,有内敛的,有耿直刚烈的,也有圆滑顺通而八面玲珑的,因此,我们不可能依照我们个人的好恶而去决定用还是不用,如何用?而应该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合理安排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哪怕这个人在性格或其他方面存在缺陷。在用人上,作为企业应该按照品德大于态度,态度大于能力,能力大于学历等来决定是否使用,是否重用。一个人的能力无论有多强,如果品行不好,那就需要慎之又慎地使用,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品行很好,哪怕他的性格或者态度与自己有不太和谐的地方,也要大胆使用,创造一个开放的唯才是举的用人局面,能够有助于吸纳更优秀的员工加盟,建立一个包容型的团队。
不要光用顺手的。作为企业领导人,都喜欢用顺手的,这可以理解。但有一些出于工作或者个性原因,用起来不顺手的,也要学会量才使用。他们有可能无意冲撞领导,甚至跟老板或者上司拍桌子,超得脸红脖子粗,但我想,只要是出于工作,不是私心,不是意气用事,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只不过方式不同,我想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可以包容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我们都应该包容、宽容。唐朝时,魏征本是李世民的“宿敌”,但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并没有打击报复,而是以礼相待,委以重任,虽然后来魏征也多次顶撞李世民,但李世民能够坦然相待,没有火冒三丈,正是李世民能够听得进正反两方面的意见,所以,他能够成为一代明君。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企业老板,要能够听得进不同的言语,接纳不同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吸纳忠言,让企业少走弯路,减少受蒙蔽的几率。
要善于察人。曾有这样一个典故:有一次,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受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身上带的干粮都用尽了,没有办法,就派弟子颜回去讨米,米讨回后,颜回开始蒸米,快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孔子假装没看见。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可,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可惜,就抓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我自己亲眼看见的,都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完全相信。你们记住,要洞察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但aihuau.com在企业管理当中,很多老板或者企业领导往往容易偏听偏信,往往根据道听途说的消息,而判断甚至裁决一个人。就象孔子说的那样,自己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可信,更不用说小道消息了。曾有一个企业老板,听别人告状,说销售部经理私下说老板干涉过多,不懂管理,等等,结果大为恼火,月底出差回来,就将这位销售部经理打入“冷宫”,让他去做了无关紧要的物流部部长,直到销售业绩下滑,这位老板才重新启用这位销售部经理。兼听则明,旁听则偏。作为开明的企业领导,就应该正确权衡下属的话,并抱着“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才能不易被蒙蔽,让企业少受损失。
一个企业要想笼络人才,就必须要摈弃用人之短见,就要尽量避免《水浒传》中那位看走眼,而根据自己喜好去提拔一个人的情形,应该本着赛马不相马的原则,放开自己用人的气度,用人所长,避人之短,从而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企业不断地做强做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303869878,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