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草根上位,没有什么人不敢说的。前些天,学界突然爆出晴天霹雳一条,传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因为涉嫌间谍案而被国家安全局带走调查,后经证实,纯属谣传。吴素以积极拥护中国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立场而著称,号称“吴市场”,在国内经济界享有盛誉。消息传来时,震惊者有之,为吴老喊冤者有之,但是奇怪的是,居然还有一些拍手较好的,通过民众的这样一些反应,传达了两个讯息,一则,部分中国人的幸灾乐祸心理依然存在;二则,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的“群众基础”似乎并不太好。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曾经不客气地说过一句“中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具体是哪5个没说)。之后不久,也许是为了进一步求证,《中国青年报》做了一次“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让人满地找眼镜。
在调查表所列举的14位著名经济学家中,吴敬琏在排名上位列前茅,仅次于香港经济家郎咸平之后名列第二,照说是不差的,但是信任率的差距却很大,郎咸平是31.0%,吴敬琏是19.8%,差了十个百分点。在吴敬琏之后,认同率竟没有一个超过10%的,相比之下,二人算好的。此外还有一个选项耐人寻味,有12.5%的受调查者选择了“谁都不相信”。
而在“你觉得经济学者发表的言论站在了什么立场上”的调查中,有多达69.7%的人认为是利益集团立场,只有14.3%的人认为是政府立场,7.4%的人认为是学术立场,认为公众立场的仅有4.1%。
但是为何,“中国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吴教授只获得19.8%的认同率?调查结果本来就有些令人为之鸣不平,而突然爆出的间谍案一时居然让我们怔在当场。姑且不去讨论该事件的事实真相,不是空穴不来风,是龚方雄及4000亿,还是另有隐情,相信吴教授对此一定有很多话说。
在此,我们无意置疑吴老的品行,并相信这一定是一场误会。老一辈经济学家吴敬琏年高德劭,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他率先认识到了“权贵腐败”的巨大危害性,屡次撰文示警;他对于国内经济改革进程中的大量浮躁和冒进现象,进行了勇敢的抨击,以耄耋之年,秉着一颗经济学的良心大声呼吁,振聋发聩,完全无愧于民众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再说民意冠军朗咸平教授,这位来自香港的经济学家,具有很强的批判和否定精神,极善于通过调查取证,挑明真相和揭示真理。“外来和尚好念经”,郎咸平旁观者清,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纵横恣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第一次掀起了“国企改革大讨论”,针对改革的性质、路径、前途等公众关心的问题,死盯“格林科尔”、“科隆”、“德隆”、“长虹”、“海尔”等有违规行为的企业不放,为自己博得了一个不带乌纱的“郎监管”称号。
近年来,随着在大陆的名声鹊起,朗教授在公共活动中的表现能力越来越强,援引他自己的话说,谁让他口才不错,讲的挺好,人也长得帅呢。凭借站在公众立场的慷慨陈词,加之几次预言既准又狠,民众对朗教授的崇拜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不过,朗教授显然忽略了一条,中国本土的经济学家未必没有他研究得深刻,中国政府也未必没有振兴国家经济的宏愿和方法,只不过,在目前的状况下,有很多事情确实需要摸索,走弯路难免,犯错误正常,而此时最需要的是大家帮忙想办法,而不是一味批评如添乱。
而且,不要忘了批评是门艺术,既要能帮助对方,又要使对方接受。在朗先生组合快拳式的批评声中,多是毫不留情的揭批,少有建设性的能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而且,由于他始终不渝站在企业的对立面上,声色俱厉,以致于很多企业患上了“恐朗症”,教育效果自然不佳。
即便如此,朗先生依然是一位优秀的经济学家。这是因为,很多时候,经济学家和媒体一样,要有勇气和良心,在如今的世道,凭良心说实话的太少了,而朗先生是其中之一。靠着胆子大敢说实话,朗教授赢得了“最有良知的经济学家”、“最敢说真话的经济学家”、“深受广大民众爱戴的经济学家”等称号,由于支持者众,任何敢于批评郎咸平的言论,都会引来骂声一片,不信你就试试。
相比其他十几位受调查经济学家,此二者算得楷模,民意调查也基本反应了群众心声,如果那几位不同意调查结果的,那就只好再努力了。
也就在前不久,年轻经济学家钟伟一不留神,说了句大实话,一句“经济学者不一定要替百姓说话”惹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但愿这不是所有经济学者的共识和心里话,如若那样,可真是万民之不幸了,作为弱势群体的民众,很需要有人为之鼓与呼。
自中国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学成为一门显学,报考相关院校经济学系得才俊有如过江之鲫,最终籍此混饭吃者也成千上万。中国学子多有“经世致用”的传统情怀,于是,许多经济学人一展所学,与国家经济同呼吸,共命运。于是“吴市场”、“厉股份”、“杨破产”、“刘改制”等等,便是如此相继诞生。
|!---page split---|
而同期,中国政府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出谋划策也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些“学贯中西”的经济学家,导致他们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不过,虽然说出来语重心长,到最后却变得语无伦次,语焉不详(注:非指前述所列之知名经济学者)。可见,滥竽充数害死人。
中国国内本不乏一些有水平的经济学家,但多有理论经济学家的通病,那就是并不能提出具体的数量化的建议,更不能根据其建议推演政策的后果。经济理论aihuau.com通常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要能自圆其就可以自成一派,而经济政策也并不在乎哪派的理论,最重要的是有可操作性和预见性。这些年来,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谆谆教导民众一切会更好,关于贫富差距问题,关于股市,房地产,教育,医疗等一系列改革问题,老百姓到最后才发现没有预期的那么好,而经济学家们集体失语,更没有了出面帮政府打圆场的勇气和能力。
三百六十行,没有哪个行业比经济学家更能吸引民众目光,也没有哪个职业能比经济学家更容易招致非议,单从网络上满天飞的经济学家笑话就可略见一斑。本着严谨认真不偏激的态度,我也筛选了几条,以飧大家。
有一条最经典,据说经济学家大都比较诚实,很少掩饰。因此辨别他是否撒谎只要注意他的嘴就行了,嘴一动,他就是在说谎。天,难道经济学家都是满嘴跑火车的骗子手。
另一则说,有人告诉一位理论经济学家和一位计量经济学家说,一间黑灯瞎火的密闭房间里有只黑猫,看他们谁能逮得到。其实,房间里根本没有猫。理论经济学家先进去折腾一番,没找到猫,却不气馁,出来后宣称,他可以搞一个数学模型,精确地描述他在房间里的运动轨迹;计量经济学家也进了黑房间,花了一个多钟头很尽力地找寻那只并不存在的猫。只听他在屋里大叫:“哎哟,脖子被猫挠了一下!”呵呵,倒挺会装腔作势。
还有一个笑话说,一家人的厨房失火,可偏赶上这家人家庭不睦,大家都赌气,谁也不吭声,眼看火越烧越大,这时一个不相干的闲人跑过来,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开始满世界大声嚷嚷“这家人卧室起火啦,死了好多人啊,赶快泼汽油来灭火呀!”这一下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一看确实起火,大家于是开始研究灭火方案。尽管这时候有人会说:这小子脑子是不是进水了,厨房卧室都分不清,而且根本就没有死人嘛,还有泼汽油能灭火么?什么居心?是不是想趁火打劫啊?仔细一问,这是个经济学家,于是大家释然,原谅了他的胡说八道。毕竟他还是有功劳的,比如及时发现了火灾。
类似的笑话还很多,不胜枚举,然而大多是讥讽经济学家无能和荒谬的,所以笑完之后通常又觉得很沉重,如果这些兼济天下的大学问家都成了这般德行,那这个世界可如何是好。
掉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就知道为嘛弄成这样了。据了解,他们要么在报刊杂志开专栏积人气赚稿费,要么和人打赌深圳的房价不会下跌;要么看看奥运比赛项目研究一下福原爱现象,再或者到处赶场出席各种论坛峰会捞外快,这似乎都是些体力活。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阶层,好像没有几个是在平声静气地做学问,专心致志地做研究的,反而是在争先恐后地发出各种声响。突然联想到斯密为了撰写《国富论》,几乎与世隔绝,耗尽九年春秋,终成绝响,这才是真的“大音希声”啊。
米尔顿8226;弗里德曼说过:“许多经济学家之所以成为经济学家,据他们说是为了给这个世界做些好事。经济学是一门迷人的学问,而最令人着迷的是,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简单,只要一张纸就可以写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的人又何其稀少。”
在弗里德曼看来,经济学家是一个很有趣的工作,但经济学家其实并不好当,哪怕你天赋异秉。他说得对,因为搞不好就有人说你是间谍,说你代表了他人意志,出卖本国利益;而另一些表现激进的经济学家,则被形容成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横冲直撞,尽管它勇气可嘉,但是它进来打碎了一切的残局却要靠我们自己来收拾,这真是讨厌。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间谍,公牛,以及经济学家这三者,本来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如果一定要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那么一定是因为幽默感使然吧。冷冷的,小的幽默,常常令我们粲然,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
龚明勇,独立财经撰稿人,财经漫画家,时代光华特聘讲师,北京奥格威营销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担任过教师、工程师、公关策划、品牌经理、总助、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对企业管理、广告策划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有独到见解和丰富实操经验。管理及营销类理论及财经漫画作品散见《销售与市场》、《中国商业评论》、《中国营销传播网》等杂志媒体。著有《董明珠谈营销》。“财经点睛笔、企业发展计、经济一盘棋、大家来搞活”电话:13659884788 邮箱:[email protected]QQ:529506790 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