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向韩非学管理
魏昭王欲与官事,谓孟尝君曰:“寡人欲与官事。”君曰:“王欲与官事,
则何不试习读法?”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王曰:“寡人不能读此法。”夫不躬亲其势柄,而欲为人臣所宜为者也,睡不亦宜乎?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说五》大意:魏昭王想自己去仲裁(参与官府的事情),于是唤来宰相孟尝君,昭王对孟尝君说:“我想自己处理裁决之事。”孟尝君说“那么,王就要先学习法律”于是,魏王开始学习法律,但学没多久,读了十余简,就开始想打瞌睡了。“我没有办法学习法律。” 魏昭王说。
韩非子说:作为国君不亲自操控他的权柄,却想参与臣下该做的事情,睡着了也是正常的了。
读书体会:领导者应掌握权力的中枢,但所谓的中枢,就是赏罚的权限,掌握好后,只要默然地以威势折服人,这才是领导者应有的态度;换句话说,《韩非子》否定以身作则,事必躬亲的领导方式,因为这样会事倍功半,尽管自己的身心俱疲,也没什么效果。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就事无巨细,全部揽上身,结果确实如他说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但是除了赏罚的权限外,还有哪些事情是中枢呢?除了他以前提到的对下属的二柄“刑和德”以外韩非子又举例说:
子产相郑,简公谓子产曰:“饮酒不乐也。俎豆不大,钟鼓竽瑟不鸣,寡人
之事不一,国家不定,百姓不治,耕战不辑睦,亦子之罪。子有职,寡人亦有职,各守其职。”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之荫于街者莫援也,锥刀遗道三日可反。三年不变,民无饥也。(来源同上)
大意:郑简公对他的宰相子产说:饮酒而不设乐,先祖得不到庄重的祭祀,朝堂上听不到钟鼓的声音,这些都是寡人的责任;国家得不到安宁,百姓不治理,耕战之士得不到和睦,这是你的责任,你有你的责任,我有我的责任,咱们各守其职吧,于是。。。。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
读书体会:自己体会不到喝酒有音乐,朝堂上有钟鼓对安定团结的作用,估计是形成一个好的氛围其他的时情就交给宰相去做。现在企业的领导者要做的也就是给企业营造一个“干净”的氛围,公开,公平,公正,提供一个企业的道德标准呢,奖励好的,处罚违背企业道德的,或许真就能实现“无为而治”呢。
把重要的权利都授权给一个人是危险的
齐桓公将立管仲,令群臣曰:“寡人将立管仲为仲父。善者入门而左,不善者入门而右。”东郭牙中门而立。公曰:“寡人立管仲为仲父,令曰:‘善者左,不善者右。’今子何为中门而立?”牙曰:“以管仲之智,为能谋天下乎?”公曰:“能。”“以断,为敢行大事乎?”公曰:“敢。”牙曰:“君知能谋天下,断敢行大事,君因专属之国柄焉。以管仲之能,乘公之势以治齐国,得无危乎?”公曰:“善。”乃令隰朋治内、管仲治外以相参。<外储说左下>
大意:齐桓公想让管仲担任国政处理的最高负责人,于是召集从臣问:我想让管仲处理理国政,赞成的人到门的左边,不赞成的人到门的右边。此时,重臣东郭牙站在门中间。桓公问:我说,赞成的人站到门的左边,反对的人站到门的右边,你站在中间是为什么呢?
东郭牙说:你认为管仲有经营天下的智谋吗?“是的。”你认为管仲有解决大事的决断吗?“是的”。容我向你报告,管仲既然有能经营天下的知谋,处理大事的决断力,而你又愿意将处理国政的实权交给他。那么,像管仲这样有能力的人物,借你的权势来治理国家,你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你自己的地位会不会受到威胁呢?“有道理。”桓公说。于是,桓公让管仲管理国政,让阴朋处理朝廷内政,二人共同分担国事。
读书体会:对于领导者而言,所谓部下,本质上应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韩非子》主张,越是能干的部下,越是不能松懈对他的警戒心。同时《韩非子》认为,领导者绝不能期待部下的忠诚,那么,要期待些什么呢?只有自己而已。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是值得信任的。这点与西方管理思想很接近,中国的民营老板是相信你,才会用你,而西方的管理是我不一定相信你,但我有制度和方法让你做好自己的事情,典型的就是所谓的三权分立,桓公让管仲和阴朋分担内外的政治,是一种与分割统治相通的方法。事实上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不少客户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未必相信下属,但如果信任一个人,便将所有的事情(有时未必是这个人所擅长的事情)都交给他才放心,殊不知接受任务的人一方面因此而自傲,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事情太多而敷衍。时间长了, 这个他信任的人被用的废掉了. 正确的做法是分权管理,各负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