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近一年的楼市调整,让不少地产公司的老板都倍感生意难做,倍感人员成本压力太大。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一些城市的房产企业开始裁员、降薪。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房地产企业“四面楚歌”,进入了一个自行"瘦身"的调整期。
【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在北京周边的项目一律委托销售,市区的自销项目只保留4名销售人员,缩减人员开支。以应对市场带来的危机,保求安全度过这次“严冬”。
【重庆】重庆市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华宇集团开始大幅裁员,裁员规模高10%-20%。在重庆某房产网上,另一家公司也裁员200人左右。 8月初,在重庆市江北区某房地产企业上班的近10名员工收到了公司下发的停止续约书和提前解约书。据称,公司员工总数为60多名,裁掉了10人,裁员幅度达17%。而重庆市目前像该公司一样裁员的中小房地产企业至少有10家,企业闪电裁员后,许多原来十几、二十几人的部门只剩下五六个人,裁员幅度最大的超过75%。
【广州】今年下半年,不少广州房地产企业都有裁员的现象,而小型房地产企业裁员最多。广州某小型楼盘的售楼经理称:"我们的楼盘已经卖得差不多了,销售人员将只保留目前的1/4左右。"
楼盘销售不畅成为主因
近一时期,各家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已经有多家房地产企业下调了年初制订的销售计划。
进入8月份,就有房地产企业相继发布销售计划调整情况。万科在对市场做出判断后,已经调整了今年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数量。随后,首开aihuau.com股份也调整了年度的开工计划,公司董事会对年初制订的2008年度主要开发项目生产经营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调减年内新开工面积9.5万平米。
进入9、10月份,降低销售计划的企业数量增多,雅居乐方面已经将全年完成的总楼面面积,由年初预期232万平方米,下调至215万平方米。远洋地产则已经将今年的销售目标由原定的80亿至120亿元人民币削减至50亿至70亿元,下调幅度约40%。
有地产公司人员表示,现在各个企业都是把销售任务直接分解到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销售目标,在公司销售目标调整的背后,自然引发了对销售部门进行整编的计划。
另有大型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说,此次裁员其实是势在必行的,2006年、2007年的时候,市场太乐观了,公司招了太多的员工,当时的主要目的就是抢夺市场,员工管理、培训做得也不细,在市场局势不好的时候,这些新发展员工、新介入区域,表现也不稳定,借这个机会进行一些淘汰是公司发展的必然结果。
裁员降薪风潮波及下游
市场销售清淡,开发商日子不好过,也波及到了中介、经纪、装修,甚至银行的房贷部门。而据业内人士预测,这股裁员潮将在年底达到高峰。
中介行业的“龙头”中原地产拟部分裁员,初步“瘦身”方案是裁减约450人,也就是15%左右。中原同时透露,下一步还将调整门店数量。上海中原目前共有门店170多家,位居各大中介公司之首。
近期一些中介公司门店压力也非常大,累月没有成交,因不少中介门店都把员工的工资和成交直接挂钩,很多员工不用等到公司来裁,几个月工资很低,自己就离去了,人员流动频繁。
住宅成交清淡,一些装修、装饰、搬家公司也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增大,一些企业也开始对现有员工降薪或进行调整人员。
如何稳妥地裁员降薪?
对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来时,可能已经习惯了招聘、录用工作,而对裁员、降薪等还缺乏成熟的操作经验。根据兰德公司的咨询经验,企业在决定裁员、降薪后,一定要依据公司的《员工离职管理规定》、《薪酬异动管理办法》,并严格遵守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如果公司没有相关规定,就只有遵守《劳动合同》了:一定要做好前期沟通,该安慰的一定要安慰,该补偿的一定要补偿。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产行业裁员降薪潮的同时,对流程管理、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岗位的人员需求则开始增大。前期一些对市场节奏控制比较好的企业,也纷纷稳定核心员工,确保公司平稳。
为了着眼于将来,我们建议企业还是要建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在内的企业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的作用是“纠正和预防”。有规章制度,就有依据。否则,就比较被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意识到:房地产市场极有可能步入回归理性的调整期;单单指望政府救市是不够的,最主要的还是“自救”――重新制定或调整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实施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制度――才是从混沌的市场格局中脱颖而出的根本之道。从近期兰德公司的合同签约量猛增就可窥视这种“自救”趋势的端倪。
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后,特别是在过了“金九银十”企业进入相对不忙的阶段后,其实许多企业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企业应该如何度过两三年的市场调整期,除了市场环境因素外企业内部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要重新梳理、调整一下发展理念和战略规划,是否要重新确定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建立健全精细化、标准化的开发流程,怎样比较稳妥地降薪、裁员而制定实施新的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与其坐以等待,还不如利用难得的空闲期彻底地梳理一下内部管理问题,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