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理智”的朋友,都惊呼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和地产商“理论”,竟然还要求“退房”?不消说我国已经是个法治健全的国家,就是在古代,白纸黑字签了字据也要认账的。有什么理由要求退房?!
持有这种“理智”声音的不仅仅是地产商,还有众多的法律界、政府部门的一干人等,她们纷纷跳出来强调“自由买卖”下就要“各负其责”!
从法律的角度看,或许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任何涉及到“买卖”双方,均有个“情感”在里边。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我们营销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品牌情感,更深层次的,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安全感。
要房子 还是要儿子?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房子比儿子还要重要。不孝有三,无后只能排在第二了,第一就是得有房。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房价居高不下?一个普通人恐怕穷其一生都不可能买上房子,那些买了房子的非人类也要承受着几十年不敢得病,不敢换工作,不敢制定旅行计划……甚至不敢有孩子。
因房子而产生的众多“不敢、不能、不行”已经成为普通市民头上的三把剑。
地产商作为既得利益阶层,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遍敌人!
这里的地产商不仅仅只贩卖房子的企业,还包括银行,甚至包括地方政府。他们在房价居高不下事件中,大多充当了并不光彩的角色。而结果却导致了普通人没了“家”。
长期的经济压抑,已经把地产商和普通市民放在了完全对立的两头。在很多人心里,这已经不是“人民内部矛盾”,而是升级到了“敌我矛盾”。
这种深刻的情感,我们称之为恨。这种恨到底有多强烈——除了国仇,就是家恨了。虽没有不共戴天,但也相去不远!
在这种情感积蓄中,指望普通百姓用“理智”的声音看待房产商的落魄,看待银行业的心急火燎,甚至看待某些地方政府的狗急跳墙,我认为,让普通人保持这种“理智”才是最不理智的。
危机出现之后,对普通人的影响还没有大规模的显现出来。和普通人谈实体经济,谈国民经济,这些并不能触动她们敏感的神经,尤其是那些已经被伤害过的神经。
可能是职业习惯,我及我的同事更多的关注普通人,普通消费者,普通受众,无论是哪个称呼,她们都离不开“普通”二字。作为社会中最最广泛的群体,当她们的利益被侵犯(或者她们自认为被侵犯)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组织或者机构来及时的负责(除了吼几嗓子,换个地方继续吼的社会观察家外)。而如今摆在她们面前的是,她们的敌人房地产商一旦出现危机,政府和多方权威就急吼吼的要跳出来救市再救市。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普通大众情感的伤害。任何受了伤害的人或者动物,都会进行本能的自我保护。所以她们对房地产企业更加“幸灾乐祸”,更加“落井下石”。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就出现了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一幕。很多“理智”的人不理解,也很不屑。但不要忘了,那些购买了房产的房主大多处于社会的中产阶级,她们不缺乏社会知识,也拥有足够的法律意识,难道她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不成立的么?!
讨论事件背身没有多少意思,你抱怨我我辱骂你。探究这背后的缘由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在文章开头,我就说了。这实在是触犯了普通人情感的社会公平底线。想要解决这个矛盾,让那些“理智”的人大谈社会法治是毫无用处的。必须要给普通大众找到情感的宣泄口,来缓解日渐升级的矛盾。
这是考验地方政府社会公关的最佳时机!
不要大谈特谈什么实体经济,这在会议上说说也就算了,和普通市民谈出口解决不了她心理的怨恨。更不要以自认为公平的姿态站出来说,救市是为了国家整体经济。殊不知,此话在公众心目中就等于为救市找借口,为房产商买单。
她们需要的是情感及公平的保证,还需要一个宣泄她们积蓄已久的情感出口。这是症结的关键,而解决这两点,真的需要看各方人等的本事了。
作者:范明刚
新产品策划专家!中国招商策划第一人!市场营销大师级人物!云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麦肯光华(北京)国际营销策划机构高级合伙人,15年市场营销一线实战经验,从医药代表、区域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总监、高级合伙人等角色转换。有着多家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龙头公司的从业经验,现兼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EMBA客座教授,在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报、人民日报经济版、中国营销传播网等70多家主流媒体发表200多篇文章和观点。
擅长领域:
企业战略规划、品牌定位和知名度提升、新产品上市全案策划、诚招代理商和特许加盟商全案策划、样本市场成功打造、广告传播和营销培训等领域,在中国营销界,他以理论修养和实战营销双强而著称!
网站:www.sohu158.com 联系:010 —— 5126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