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小企业如何过冬
与往年相比,今年在许多传统行业都发生了由热趋冷的变化,客户购买力弱化,企业的种种促销活动难以见效,许多中小企业因此顿感日子难熬。在这市场背景下,不少企业显得无所适从,正常的营销业务活动也逐渐减少,不少人甚至认为“多做等于找死”,不如乘早淡出;而有的企业虽然没明确表示关闭,但实际上已进入停歇状态,等待随时收场。
“过冬论”在当今很是盛行,但不少人实际上并没弄懂“过冬”含义,认为消极应市就叫“过冬”,因而稀里糊涂地在冬季尚未完全来临时就已死去。对于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传统行业,让许多中小企业死掉,让产能进一步集中,使一些企业真正强大起来,这就是“过冬”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冬季里许多企业是必须死去的,遗憾的是有些本不该死的企业却死了。当然一些看似该死的企业却活下来,而且变得强大起来,这也是值得庆幸的。
市场的过去告诉我们,“每一次市场的波动,都意味着资产的再分配,意味着行业席位的重新编排”。在冬季里,老大最有可能退位,老二老三及本身难有座次的差异品牌则最有可能后来居上。笔者觉得遗憾的就是,那些在“冬季”本可以轻易赶超前人的企业,不但没把握好难得的机会,反而在消极等待中死去。而一些本是行业老大,却不能抓住战机把跟进者甩远远的,甚至被他人所取代。“冬季里啥都不好做,还能有啥良机呢?”这样的疑问在太多的企业经营者心中存在着。然而,事实绝非如此,市场给他们创造了至少以下两个方面的机会:
其一,快速练就内功的机会。所谓的内功就是决定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有能力赶超对手和抵御各类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的自身条件,首当其冲就是企业的有效人力资源。近年来,市场屡屡出现投机取巧的现象,不少人全凭所谓的“技巧”快速站立起来,因而“技巧”的作用总被一些人放大再放大。事实上,许多“技巧”是在前几年市场需要拔高了行业的前提下,在特殊时期使偶然性变为必然性。如房地产策划,前几年只要有堵围强写上“售楼部”三个字,买房的人就会掏出钱来,策划机构只要胡弄一些概念就可以了,有不少房地产公司还叫嚣“经营城市”。如今则不行,再不见房地产策划公司敢说“把卖不动的房子卖出去”。现在也不是中国市场就不需要房地产企业,而是对这类企业的内功要求更高了,住宅市场泡沫太大,转向商业地产就有活路,可惜房地产企业大都只会做建房子卖的生意,商业地产几乎屡做屡败,“地产”无法与“商业”对接,缺的就是做市场的内功。而今大都房地产企业在等待政府的“救市”,无力靠自身寻求突围,缺的还是内功。其它行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凭内功做大做强的企业不多。
平日里企业总有“一将难求”的困惑,尽管企业知道内功是以人力资源为首要条件,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可用之材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而在“冬季”许许多多的企业在观望市场走向,在闲谈如何“过冬”,对于那些有所作为的高级雇员来说,老板的停歇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受到aihuau.com直接影响,甚至开始担忧企业和自己的未来。今年有不少企业用裁员方式降低成本,而不少企业裁员首先裁掉工资高的员工,也就是更有能力的人才。私下里这些人才也在寻求新的平台,只是此时的企业很少有乘机“挖人”的意识。因此,对于那些万事具备,只欠人才这一东风的企业来说,眼下的糊涂“过冬”,无疑错失快速练就内功的良机。
其二,屏蔽对手和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不少企业在收紧开支,包括对外广告与宣传的支出。往年的广告大户大量减少投入,有的甚至全面停止广告投放。对于许多深藏在写字楼里的企业,以往全靠广告揽客。而来自媒体资讯的客户,其生命周期都很短,广告一停客户就少了或没了。长期以来,我们的企业在客户利益上的漠视或做得不够,使回头客只是企业挂在嘴上的口号,实际上根本无法做到老客户的资源带来企业的生机。因此,许多企业的广告停歇就意味着业务的下滑,继而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另一类平时靠线下突击的企业,今年也不同程度地收缩成本,特别是以人海战术为王的企业,日子过得更是艰难。
尽管“过冬论”在眼下很时髦,但许多行业的市场并未冷到产生全面绝收的程度,只是市场发展的行业整合时期的到来,新的一轮优胜劣汰开始,内功尚可的企业还是有好日子可过。对许多行业来说,市场需求总量哪怕剩下三分之一,对个别企业的业绩是可以不受影响的。也就是说,市场总量与个别企业的业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成正比,而是辩证的。
当行业老大有所退缩时,就是老二老三和差异品牌快速赶超的好时机;同样的道理,行业老大要想坐稳头把交椅,此时的力度稍大一点点,就可以把一直威胁着自己的跟进者甩得更远。这还不仅仅是争得江湖地位的问题,而是市场仍有足够的需求量存在,只是企业付出的代价要略高于往常,在这市场非常时期,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此刻的付出更具打击对手和赢得市场的双重意义。
企业该如何“过冬”?许多人是根本用不着考虑的问题,因为许多企业本身就缺乏生命力,乘早淡出市场才是明智之举,而对于少数极具发展壮大实力的中小企业来说,用清醒的头脑“过冬”,现在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
作者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