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敌人与合作伙伴的转移变得越来越迅速。当你想大展宏图时,是选择与竞争对手结盟,还是将之置于死地?
敌人与朋友,向左?向右?
●本报记者 董娟上海报道
如果你是马云,或者是李彦宏,你会选择与对方做朋友(结盟),还是做敌人(置对手于死地)?此时,李彦宏的百度高调宣称要在年底前推出C2C业务,而这此前一直是淘宝的阵地。
马云和李彦宏的选择是做“敌人”。动作是淘宝完全屏蔽百度,及之后一系列的口水战。 现在,我们还无法知晓这种做法会引发什么结果。毕竟,企业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下,或者发展的不同阶段时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处理与竞争对手的关系,究竟是与之牵手前做朋友,还是除掉眼中钉我独大?做出这样的选择并非易事,理智的判断是一回事,身处其中的判断又是另一回事。百度、淘宝掐架的故事 9月初,一些论坛上出现“惊闻淘宝屏蔽百度”字样的帖子。 随后,淘宝发布了一篇名为《淘宝消费者保障计划:打造个性化服务 屏蔽搜索引擎》的新闻稿,在同一天,淘宝明确指出:完全屏蔽百度。这是在屏蔽掉搜索引擎一年后,淘宝首次公开宣布。淘宝的理由是,这涉及到很多用户的隐私,用户反映很多营销公司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并骚扰卖家。百度爬虫抓取页面的功能在淘宝处失去了作用。淘宝上的店铺、产品不能从百度上搜到。与此同时,淘宝还部分屏蔽掉谷歌、雅虎等搜索引擎。 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李明远表示要上演一场与淘宝的攻防战,宣布百度会为淘宝卖家开辟绿色通道,让淘宝卖家直接向百度索引库提交网店页面链接地址,不再需要百度爬虫抓取。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明远在电话的那端除了遗憾之外,他还斩钉截铁地表示,百度的C2C业务年内肯定会上线。 “越是势均力敌的对手,越容易掐架。”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创始人赵民说。《福布斯》杂志富豪榜中互联网行业人士的名单,李彦宏的排名为23,马云的排名是32,不过,排名从24到31都不是中国人。这意味着此二人在中国互联网地位的如此接近。 事情到这里,已不需赘述。百度和淘宝的焦点是淘宝一直引以为傲的C2C业务。有说淘宝怕百度上线C2C业务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先下手为强,对后者进行屏蔽的。也有说最早向外界捅出淘宝屏蔽百度事情的是百度,想借此为自己C2C上线进行前期炒作。无论怎样,这场外界越看越有兴趣的口水战似乎不会就此结束。 作为两家企业的掌门人,李彦宏和马云都经历过互联网的低迷时代,两人甚至一度惺惺相惜,但现在却有撕破脸的意味。什么情况下,同行会起纷争 “任何商业个体之间其实都是敌人。” 新华都实业集团总裁兼CEO唐骏如是说,从企业在商业社会中追逐利益的本质上看来,他认为这是个战略问题。竞争对手也分很多种,有想把对方吃掉而壮大自己的,有可以共同开拓市场的,还有走在前面值得自己学习的。而选择怎样与竞争对手的相处方式则是战术层面的。 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甚至掌门人的个性也会决定独立的商业个体之间是敌是友。周鸿祎在回忆自己当年的做派时,开始用“反思”这个词。 “在跟对手竞争的时候,我感觉我太冲动,有的时候太以竞争对手为导向,有的时候为了跟别人竞争,可能会做一些错误的决策。”不久前,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口中的“错误决策”指的其实是当年3721跟百度的竞争。“当时恨不得只要谁能给我提供武器,谁能在搜索上超过百度,我什么条件都答应。眼里只有竞争对手,所以就做出这样一个错误的决定,最后把公司都给卖了。公司都没了,还谈什么跟百度竞争。” 谈及此事,赵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周鸿祎当时年轻气盛的做事方法无法改变,赵民笑称即使重来一次周肯定还是选择把竞争对手干掉。二是周鸿祎和李彦宏的战略目标几乎一致,而且势均力敌,必然会有争斗,只是周的性格更直接而已。 什么样的情况下,同行会引起纷争?赵民给出几个衡量指标:一、企业各方面的势力旗鼓相当,又都是行业领军人物。二、企业的战略目标在几年内相差无几。三、越是上市公司,越容易产生摩擦,因为都要给投资者好看的财务报表。唐骏对此则给出了一个行业发展阶段的描述:竞争者们的所在行业都经历过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关于战术层面的争斗,他用低级、中级和高级来划分。低级者口水战也,中级者产品战,高级者乃资本战。他将百度和淘宝现在的恩怨称之为低级的口水战,“这种做法比较无意义,但似乎又是绕不开的环节。”唐骏笑言。他认为这两家公司应该尽早走出这种低级层面的争斗,将资源放在百度的C2C和淘宝是否可以打通之后在相通平台下的技术之争,可能更有意义。怎样的冤家能成为朋友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被丘吉尔传遍全球,尤其在当今商业社会被奉为圣经。用来诠释此文的主题再合适不过。 怎样的“冤家”能成为朋友?知名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一是在互相争斗中发现,谁也打不过对方,或者是“杀敌千人,自伤八百”这种状态。公元前8~前4世纪古代希腊的城市国家。当时数百个城邦并存,出现过许多城邦联盟。联盟的直接原因就是大家势均力敌,无法战胜对方,最终握手言和。雀巢和可口可乐就是采用这样的做法,他们联合起来开创了雀巢冰爽茶。 处于这种状态的还有两对著名企业——可口可乐与百事百乐,麦当劳与肯德基。他们共同维护着一种漫长的竞争生态。当然,前提是这个市场已经经历过了相当残酷的竞争,最终只有两家有绝对优势,但谁也没有实力把对方灭掉。这样一来,还不如携手做大市场。上述两对企业,都称对方为“竞争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第二种情况是整个行业出现了新趋势,或是技术上的,或是行业危机。关于技术方面的新趋势,有蓝光的例子来印证。2002年,为了推广蓝光技术及应用,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成立了蓝光协会,现在,蓝光协会会员已经包括170家世界顶级电脑公司、游戏厂家、硬件和软件公司。竞争对手们抱团来执行一种新的技术,用以打击包括中国高清标准EVD在内的其他技术。 当下最热闹的是由三鹿事件引发的整个乳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问题乳品企业已经联合起来集体向消费者道歉,姑且无论效果如何,这些昔日的对手们整体抱团起来应对信任危机,也算是“患难见真情”。 网游产业也有过这样的遭遇,关于网游的道德原罪的指责发生在唐骏担任盛大总裁时。面对各方面的质疑,原本互相争夺用户群的陈天桥、九城CEO朱骏等人坐了下来,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碰头会。无人指责其他公司,只是为了整个网游产业用一种声音说话,用一种态度做事,大家都来维护这个产业。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网游公司倡导绿色网游,甚至还研发了防沉迷软件……来自公众、政府和用户的骂声也渐行渐远。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爱”对手?还是“恨”对手?看起来是个让人头疼的选择。 (本报记者朱耘 王佳亦有贡献) 他们由对手变成朋友IBM和SUN 两个长期竞争对手IBM公司与SUN微系统公司,在服务器技术方面开展合作,此举将给它们的共同竞争对手惠普公司带来压力。MSN和Yahoo!
过去互为竞争对手的全球二大实时通讯品牌MSN与Yahoo!,宣布开放互通,不论是Yahoo!或MSN的用户,只要下载最新版本的软件,即使计算机中只有其中一种IM软件,依旧能够传讯息给另一IM软件的朋友。通用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
当初,通用汽车和戴姆勒-克莱斯勒都分别觊觎电气混合动力型汽车这一新市场,但是丰田和本田都在早期进入该市场并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它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加快产品开发的速度,以在最短时间内向市场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混合动力技术。最后,它们找到的方法是合作。任正非的“朋友观” 我们把竞争对手称为友商。 这些年,我们一直跟国际同行在诸多领域携手合作,通过合作取得共赢,实现“和而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是东方古代的智慧。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上,我们强调不打价格战,要与友商共存双赢,不扰乱市场,以免西方公司群起而攻之。样本企业
苹果&微软:亦敌亦友20年
《硅谷海盗》是一部很好的讲述苹果和微软恩怨情仇故事的影片。从本质上说苹果可以称得上是微软的导师。从苹果鼓捣出第一台PC到能以IBM抗衡的时候,微软还只是一个蹩脚的公司。它们俩之间,微软展现出在商业态度上的果敢和决绝,而苹果则更倾向于理想、浪漫和唯美。巨大的反差使之在20年中时而对立,时而又是朋友。
敌人 微软发布Windows95时,苹果在西雅图几乎所有的公交车广告,车身上只有一句话“We have been there.”(我们已经到过那儿。)用来嘲笑盖茨的Windows95比不上苹果已经面世的Mac 0S7系统。 原因1:Windows95现在回想起来是整个操作系统划时代的产物,但业内认识包括微软内部人都认为Mac 0S7更胜一筹,后者甚至更早发布。 2001年3月14日,苹果以价值6200万的苹果股票收购了PowerSchool公司。PowerSchool公司是一家专为学校提供数据管理软件的公司,苹果通过收购PowerSchool公司,为学生提供iMac,为教师提供Power Macintosh电脑,微软就已经提出明确的方案,微软将在五年内向学校提供价值10亿美元的计算机硬件及软件 。 原因2:“电脑从娃娃抓起”,学校的巨大市场无论对苹果还是微软来说都是“红海”,自然要抓紧时间在红海圈地。 2006年,微软的Zune终于上市,直指苹果的iPod播放器。这意味着微软和苹果在另一个领域的大战又开始。鉴于Zune的匆匆忙忙上市和苹果7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多数业内人士并不看好Zune的市场前景。即使微软自己都认为五年内Zune不是苹果的对手。朋友 1989年9月,苹果和微软这两个仍在法庭上搏斗的对手,破天荒地携起手来组成联盟,共同对抗Adobe。微软将为苹果开发PostScript的“克隆”产品,而苹果为微软的软件提供字体并将逐步淘汰PostScript,而将相关代码直接放入Mac Sytem7中,而且为盖茨专门从Cal Bauer手中买来技术,一心要灭掉Warnock。 原因1:Adobe对两家的威胁和之前一直在打官司的Windows2.0.3用了Mac相似的图标苹果来说要大许多,生意人自然会选择轻重。 关于系统兼容:自从被Windows95抢去风头后,苹果的MAC系统就变得更小众了。两个操作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拥有苹果机的人通常还要再买一台用Windows系统的电脑来应付别的使用。好在用户们终于还是等到了两套系统势如水火的系统开始“融和”了。微软耗巨资生产苹果版的Office软件,苹果系统下有微软的Office2004和Office2008,跟Windows系统的Office2003和Office2007一一对应。 原因2: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90%,增长空间不大。作为绝对的霸主已不需要通过战争来证明什么,反倒是苹果小众的电脑用户们使微软更有兴趣,利用竞争对手在苹果机上挣钱,这是个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