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公司倒闭了,我也失业了,昨天还在商量一个亿的广告如何投放,今天就宣布公司解散……” 前不久,一位在深圳一家饮料企业担任高层的朋友给我打来了电话。
这家公司,在深圳也算小有名气。去过这家公司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家干大事的企业。而其老板当初也是雄心渤渤地斥资6亿,建成了国内一流的饮料制造基地,并连续两年砸了上亿元的广告费,结果没有一点涟漪不算,如今却陷入倒闭境地,着实有些令人惋惜。加之,与这家企业老板有着几面之缘,让人又生出些许同情来。想想,民营企业老板,真是不易啊!
然而,在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波动的背景下,这种现象,并不为怪。
早在去年底,就有媒体曝出“珠三角有8000多家企业倒闭或转移”的消息。
今年4月份,温州市中小企业协会更是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温州超过40%的中小民营企业目前处在关、停、半停工状态,甚至倒闭。
像这样由于经营困顿骤然停业的企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圈里一抓便是一把。
放眼世界,民企历来是最灵活、最高效的企业群体,那么为什么其中的不少企业抗压力、抗风险能力如此脆弱,昔日的繁荣竟是昙花一现?
细细想来,这其实不难解释:
首先,银行货币政策的从紧。资金历来是中小企业的命脉,而融资渠道是否畅通甚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存亡。以往资金问题可以比较容易的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现在则不行了。随着银行利率及准备金的上调,不少中小企业的资金链便成了一个大问题。
正如一位民企老板说的那样:“现在银行就连贷款抵押物的要求都很挑剔,不但嫌我房子老,还嫌我房子地段不好。”
许多企业为此剑走偏锋,寻求民间的高利贷,燃眉之急虽解,却陷入了更深的危机。据悉,温州民间金融借贷规模已经突破600亿元,而这些民间贷款的利率,最低也高于银行利率4倍以上,有的甚至高出10倍。
其次,成本的上升。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环保成本的增加……当企业终端产品涨价没有完全消化原料成本,企业自然难以撑下去。“我们一件衣服当初的零售价是8块钱,现在成本都已经超过11块钱了,除了倒闭,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一服装企业老板直言。
此外,次贷危机的影响。因国际市场的经济衰退导致外部需求萎缩,加之人民币的aihuau.com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这都大大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盈利空间。
以往,三类企业最容易死掉,一是借高利贷的,二是aihuau.com老板搞赌博的,三是不顾实力盲目扩张的。但是,现在,即便“三不粘”,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联想到,前不久中国果汁第一品牌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受“三聚氰胺”影响而风雨飘摇的中国乳业……难道,2008,真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保命年”?
“今九银十,以往这个时候正是求职的高峰,然而现在……”不少朋友都曾如是抱怨过。
偶染伤寒,犹可治。但发展到大面积的流感,治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了。中国民营企业,面对如此困境,究竟该如何应对?
首先,产业链条升级。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到利润更大更赚钱的产业结构,或升级到更具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中来。
其次,产品品牌化。只有加快产品品牌化的进程,才能巩固自己的生存空间,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化解市场的压力。
再次,减少非把握性投资。对新项目的投资,不在量,而在精。扩张并非不可,但盲目的扩张,万万要不得。
另外,加强新品研发。这不失为回避成本上升的一个妙招,通过新品的研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价格才能上得去。当然,有的人会说,新品研发,又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费用。确实如此,但是从长远的角度说,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立身不败之地。
……
总之,每一次经济环境紧张,总会有企业为此而亡,有的则为此重生,甚至更强更壮。流感毕竟不是“非典”,非典都被攻克了,还有什么危机不能化解呢?
危机的另一面,就是良机。大浪淘沙,能最终留下的,才是好的。而为了能够留下,首先要做好阵痛的准备。
作者:邱贞林,资深品牌营销顾问,具有丰富的品牌策划及市场管理经验,专一致力于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制个性化的品牌管理及市场营销解决方案。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
E-mai:[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QQ:416237749
注:网络转载请注明文章作者及相关信息、纸媒转载请直接联系邱贞林本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