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三鹿奶粉事件
三鹿是鼎鼎大名的高科技企业、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自称产品经过“1100多道检测”,是“2000万妈妈的选择”。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给这个“亮光闪闪”的品牌以致命的一击!
三聚氰胺事件让全球为之震惊:石家庄三鹿集团、蒙牛、伊利、雀巢等大型企业生产的奶粉、盒装奶,被揭发受化学原料三聚氰胺污染,加上大批饮用奶制品的婴儿患病甚至死亡,事件引起国际对中国食物安全的高度关注。也引发质疑,高科技只是企业宣传产品的噱头?
早在2007年12月份,三鹿就知道自身“存在问题”。从2008年3月开始,就陆续有三奶粉的消费者和医生反映“三鹿”奶粉存在问题,但都因为具备“中国特色”的种种原因被压制,致使很多天来真相未能大白于天下。不幸的是,当三鹿“毒奶粉”的真相被乌云遮蔽,很多个妈妈依旧给自己的小宝宝喂食有毒奶粉。这些可怜的孩子每日都被妈妈“喂毒”!
揭开有毒奶粉的红盖头
三鹿毒奶粉的“红盖头”虽然被一只只手紧紧包裹!但随着多个孩子中毒,在进步的社会里,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还是被大众知悉。(三鹿大股东直接联系北京举报也功不可没)。
2008年9月8日——甘肃《兰州晨报》等媒体首先以“某奶粉品牌”为名爆料毒奶粉事件。
2008年9月11日 ——《东方早报》斗胆将矛头指向“三鹿”奶粉。只是,三鹿公司在11日上午依然坚持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20时50分:中国卫生部发布消息:经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21时30分: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2008年9月12日 ——14时:三鹿集团发布消息,此事件是不法奶农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并宣称通过对产品大量深入检测排查,在8月1日就得出结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造成婴儿患肾结石,不法奶农才是这次事件的真凶。
2008年9月16日——中国外交部9月16日承认,9月9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分别接到新西兰方面有关三鹿奶粉问题的通报。在此之前,中国有关地方政府已掌握了有关情况并采取措施。中国中央政府在接到地方政府通报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并作了相关部署。新西兰总理克拉克14日表示,三鹿的外资方新西兰恒天然集团8月份就要求三鹿全面回收问题奶粉但“却遭到阻挠”;同时直到新西兰政府接洽北京当局之后,官方才采取行动。
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测结果,共有22家企业69批次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除三鹿外,伊利、蒙牛、圣元、光明等乳企亦榜上有名。截至9月17日,全国各地共报告临床诊断患儿6244名,其中三名死亡。
9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并要求尽快修订监管法规,严格法律追究制度;三鹿董事长田文华锒铛入狱,河北省有多名重要官员被三鹿事件拖下马;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在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第109号总局令,决定自公布之日起,对《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号)予以废止。
至此,一直备受争议的免检制度在横行霸道8年后,终于在三聚氰胺风波中“失去呼吸”。
9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承诺“今后将不再直接办理与企业和产品有关的名牌评选活动”的决定。另外,作为高官问责的对象,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也黯然离职。
免检制度是有毒奶粉的原罪?
免检制度诞生之后,很多人反对。这是因为:免检制度使得食品安全质量的状况没有改善,反而不断下降。食品(药品)危险的威胁在升温,而往往出问题的多是“免检”产品。
在毒奶事件中,每一个人都产生这样的疑问:作为国家质检总局,本职工作是什么?是不是就应该是在全国人民的授权之下,对在国内生产、销售各类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把关? 公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国家免检制度。让我们心痛的是,这种关注靠大众的健康和几个幼小的生命换得。在今天以及未来一段时间,更有大批妈妈在为自己小孩的治疗而忙碌。食品生产企业单方面不计手段和后果去追求经济效益,在和谐社会,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产品里面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生产者应该比谁都清楚。从这点来讲,牛根生等人是知道三聚氰胺对身体有害,那么,三聚氰胺是怎样加进牛奶中的?三鹿将此事件归咎为奶农,牛根生说自己不知道,伊利说:“喝吧喝吧,没事!我们加的少!”乳业巨头的态度,让我们回到解放前。可是,四周看一看,这是新社会。牛根生、潘刚们到底是怎么了?
凡是获得国家免检资格的食品,在三年之内可以免于各种检查。只是,免检也不是不检查。《产品质量法》规定,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可惜,质量方面的工作人员,太忙于日常的其他工作,致使这种抽检流于形式而酿成悲剧。
三鹿婴幼儿奶粉,成为多个无辜婴儿生命健康的杀手。三聚氰胺问题也波及伊利、蒙牛、圣元、雅士利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我们为小孩担忧,我们也为自己悲哀——这些被检出三聚氰氨的奶粉产品有几个不是质检总局评选的中国名牌和免检产品?恰恰是免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免检制度纵容部分企业疏于管理、心存侥幸作出违法事实。
“试想一下,两种产品同时在架销售,其一打着产品质量免检的牌子,其二没有,你会买哪种产品?一定是质量免检产品。因为老百姓相信政府的信用。”北京致尚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显峰认为,《担保法》强调政府不得为企业进行经济担保,免检实质上是一种变相担保,是以“政府信誉”做信用担保。“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aihuau.com信誉担保下的‘质量保证’。但是免检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免检是不是我们国家的特色产物?早在2005年,北京律师张显峰及一批著名法学专家、经济学家即多次对“免检”提出批评和质疑。可惜,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及时防范与重视。毒奶事件发生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认为,质检部门日常忙于抓各种行政许可,给企业办证收费,疏于日常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抽查,在这一事件中难辞其咎。
国家质检总局官方网站资料显示,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9〕24号),第十六条规定,“对产品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企业标准达到或严于国家有关标准的,以及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的产品,可确定为免检产品。”质检部门称免检制度诞生的初衷是为企业减轻运营中多个负担,让企业“避免各种不必要的、重复的检查”。
的确是减轻了企业负担,却给消费者带来致命的三聚氰胺!我们都知道,在国外,弹性工作制很流行。那么,我们国家可以吗?有几个人能做到不被领导监视也一样认真的工作?即使是美国,在对待奶粉企业的问题上,至今都一丝不苟!美国食品aihuau.com和药物管理局(FDA)官员克里斯托弗.希基针对“三聚氰胺”事件指出,全美允许生产婴儿奶粉的制造企业仅5家,每年都须接受FDA严格检查,没有可以免检这样的条款。也不只是奶粉,全美没有产品和企业拥有国家免检的特权,这是不可思议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免检”这一词语。
三鹿事件将促进该行业走向进步与整治。中国总理温家宝对此事件心痛不已,总理说:“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只有把看得见的企业技术、产品和管理,以及背后引导他们并受他们影响的理念、道德和责任,两者加在一起才能构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大家都希望三聚氰胺永久离开牛奶产业链。只是,牛根生、张亮、潘刚、三鹿新总裁们……他们怎么想?我们只能浅浅的希望,他们却有足够的能力让三聚氰胺彻底离开牛奶行业!
欢迎与作者金丛林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