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胡润百富榜
文/本刊记者蔡冬娥 发自广州
“你和我,同住地球村,我们是一家人”,正如北京奥运会主题曲所唱,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而世界也渴望了解古老的中国。“百富榜作为一个窥视中国民营企业变化发展的窗口,就是为了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让中国人能发现中国的比尔·盖茨。”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中国百富榜创始人、胡润百富总裁胡润接受《新营销》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他在中国的事业。
胡润“金光闪闪”的排行榜,让很多人一想起胡润,似乎总有“金光闪闪”的错觉。甚至有人戏言胡润简直就像一道金边,镶在哪里都会发光。这个38岁的英国英俊小伙子,如今已是上亿元的身家。胡润为何选择中国来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为何能将胡润排行榜名号打得如此响亮?从胡润的故事中你能看到一个崛起而开放的中国。
“应运而生”的百富排行榜
胡润的幸运,始于一次学校颁发奖学金。18岁那年,胡润高中毕业,赢得了学校设立的一项奖学金,于是,“一个人背上行囊兴高采烈地跑到日本”(而胡润之所以能获得奖学金,主要原因是同学顾虑获取这项奖学金的难度比较大,结果只有他一个人提出申请)。在亚洲经济中心日本,胡润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从日本到北京,再到伦敦,之后到上海,在每一次城市空间的切换中,胡润都是幸运的。1999年,当时是英国安达信员工的胡润,打造了第一张中国富豪榜单,借助福布斯的平台展示给世人,之后和《欧洲货币》合作,再到2005年自己创业。但胡润的生活无论有什么变化,不变的是,从1999年开始,每年他都铁打不动地推出一期中国百富排行榜。
谈及为何选择在中国创业,并以百富排行榜作为自己事业的起点。胡润认为用“选择”这个词不太准确,毕竟,在中国,他最意外的收获就是“没有想到能将排行榜做成自己的事业”。但胡润也承认,“比起欧美市场,中国市场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更有成长的空间。”那时的上海,到处是工地,尽管看起来乱糟糟的,胡润却隐约感到,这里的机会要比按部就班的伦敦“多很多”。事实再次证明,胡润是对的。
或许不是胡润“选择”了中国市场,而是中国市场“选择”了胡润。全世界有那么多双翘首热切的眼睛,注视着东方这个神秘的国家,渴望了解中国,他们非常好奇,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将是怎样一番光景?从1990年胡润第一次来中国,到1997年在上海工作,在他的感受中,每一次回英国与朋友聊天时,朋友都会问他:“中国怎样?”胡润认为,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状态。“外国人喜欢听有钱人的故事,他们有本国的富豪排行榜,而当时中国还没有。于是我想,那我就来做这件事情吧。”这个突然降临的灵感让胡润兴奋不已。
尽管外界对于胡润百富排行榜的参考价值看法不一,但胡润认为继续办百富榜有两个意义:一是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人有创业精神。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胡润一直坚持了下来。当然也不是没有过市场困惑,胡润说,2002年,由于对国家政策心中没底,企业普遍处于较为迷惘的状态:路要往哪走?企业该向什么方向发展?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企业会保持一种低调的行事风格。这对于胡润经营的百富排行榜事业而言,无疑是一种不利因素,而且给信息数据搜集和评估调查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胡润认为,这些排行榜就像是逐年为中国民营企业拍照片,作为对企业历史的一种记载,日后人们可以随时调出照片观察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变化。关键在于连续性,只有坚持连续性才更有参考价值。因此,胡润千方百计克服了各种困难将百富排行榜做了起来。
10年后的今天,胡润终于将“胡润”这两个汉字打造成了金字招牌。愿意从榜单中走出来和胡润面对面聊天的富翁,1999年为零,2000年有五六个人,2001年有三四十人,2002年约为60人,现在“几乎是百分百”。胡润成功迈入了社交名流圈,成为“中国富人俱乐部的领队”。
胡润将自己成功的原因归结为“有一点战略眼光,有一点胆子,有一点说服能力,有一点执着,也有一点运气”,就像做一份可口的美食,精心选料,细心烹调,针对民众的口味,作出让人食欲大开的美食。
“胡润”商业模式
尽管胡润将百富排行榜比喻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照片,可百富排行榜终究不是照片,胡润不可能像用傻瓜相机似的,咔嚓一声就给企业拍照留影。事实上,这是一张张价格不菲的照片。据透露,《福布斯》的榜单制作调研成本大概在200万~300万元之间。由此不难想象,胡润制作民营企业“图片”要怎样兴师动众了。
“榜单制作过程中要参考多方资料,要考虑企业的多种要素,在企业纳税和销售额、企业的政治影响力、在民营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在所处行业中的战略地位、为多少人解决就业、媒体关注度这6项上各有一个分值,针对这6项给各个富豪逐项打分,最后算出总分,座次就排出来了。其中,我刚才说了,企业纳税和销售额是权重最高aihuau.com的一项。然后我们将榜单拿给全国工商联有关人士、资深媒体人士以及学者过目,请他们提意见,最终确定下来。”胡润说,“以前做起来很困难,但现在制作榜单相对要容易一些,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有近千人的企业数据库,能更好地观察、追踪企业的相关动态。”
但即使是现在,胡润认为最难的仍是“挖人”,在中国找到符合条件的新人并不容易。之前就一直有人关注着胡润和胡润百富排行榜挖掘新富豪的能力。胡润说:“信息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第一个是所有重要的中外媒体报道;第二个是股市公告,包括内地和香港主板、创业板以及新加坡股市、纳斯达克、纽约、多伦多、伦敦和悉尼证券市场;第三个是实地采访;第四个是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和数据库。” |!---page split---|
胡润制作了中国第一个富翁排行榜,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在当代开放竞争的市场上,不乏跟着吃螃蟹的人。如何面对市场竞争,胡润认为:“要搭建好自己的平台,很好地了解、琢磨当代企业家的需求,这样才能保持他们持续不断的兴趣。”这就意味着要不断地自我突破和创新。
“排行榜只是我们的产品之一。”2005年,胡润开始以“胡润百富”的名义,对各行业进行细分,推出一系列相关产品,如“强势榜”、“IT榜”、“慈善榜”、“零售榜”,此外还有从2007年推出的“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中国富裕阶层的塔尖人物在工作之外是如何生活、如何消费的,他们最青睐的产品是哪些?”胡润说这些都备受人们关注。他表示,之前制作的“中国百富排行榜”更多反映了中国企业家的创业历程与中国经济的风风雨雨,而新榜单则重在帮助社会了解富人人生的另一面。
胡润说:“俱乐部肯定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现在还不是主推的重点。在未来主要有两大战略方向,一个是文化艺术,比如今年3月份推出的‘艺术排行榜’,关注的是去年在公开场合卖出最多作品的中国50名在世艺术家。”胡润认为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关注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另外一个战略方向是发布教育报告。胡润透露,9月他们将推出一个新产品,即关于学校教育的报告,特别是涉及国际学校的报告。“中国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是出了名的。这个产品主要是为企业家如何做好子女教育市场提供一些参考。”胡润说。
胡润自然不想让自己的产品最终成为一个大众讨论的东西,它的价值在于成为企业和金融界的一种参考工具。他表示未来的工作主要是将自己的平台打造得更加稳定、更加强大,包括提高自己产品(排行榜)的质量,尽可能将符合上榜条件的富翁一网打尽,尽可能让榜单上的数据真实、准确。
胡润说自己经营的是一个定位于高端市场的“媒体平台”,目前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靠举办各种活动、会议、论坛吸引赞助,另一个就是借助其编制的百富排行榜影响力,吸引企业在其创办的《百富》杂志上投放广告。比如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奥迪等都是他的赞助商。此外,还出售榜单冠名权。关于排行榜,胡润说:“正如所有排行榜一样,排行榜本身是不赚钱的。”他接着打了个比喻,“就好比自己写一篇文章,文章本身是不赚钱的,但若文章的质量很高,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看。排行榜不是一种盈利模式,不过,创造一个平台是可以盈利的。”尽管编制百富排行榜费用较高,但是胡润说“现在已实现盈利”。
由百富排行榜带来的奢侈品广告、出售榜单冠名权、推出财富丛书、举办名流晚宴、配合政府招商、成立针对富翁的亚润精英俱乐部、举办中国货币企业家峰会及“生活奥斯卡”等,让胡润的触角伸展得日渐深远,也让胡润多年来积累的名声和资源快速转化为商业模式。为了将资源最大化利用,胡润和许多商业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如ALTM、“王者杯”马球赛等,而他选择商业伙伴的标准也与众不同,主要是看“能否吸引眼球”,难怪有人将胡润称为深谙眼球经济之道的营销高手。
入乡随俗
胡润在上海的公司有近50名员工,他们都是中国人。有什么样的管理者便会有什么样的团队。说起对自己团队的看法,胡润说:“我们喜欢突破、创新,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很显然,胡润喜欢吃第一只螃蟹,但事实证明,他吃螃蟹很有艺术性,他不会生吞活剥,而是会事先细心地做好准备工作,耐心、有技巧地扫除障碍。
视中国为第二个家的胡润,比起其他外籍企业家,对中国有着更亲密的接触,而他和员工相处没有太大的困难。由于很有语言天赋,胡润懂得多门语言,包括俄语、法语、卢森堡语、日语等,用胡润的话说:“都没有问题!”语言上的天赋让他在员工打交道的时候更具亲和力。
胡润认为中国企业家变化太快,尤其是近十年,中国企业家的国际性趋势增强,很多企业已经实施了国际品牌战略。“好好了解、琢磨企业家的需求,跟上企业家的步伐一起发展,要保持住企业家的兴趣。”但胡润也说,“往往是说得简单,做起来难。大家都需要努力。”
谈及对于中国这种论交情、讲关系的市场环境的看法,胡润说:“对于企业的创立、发展而言,在市场不太成熟和法律环境不太规范的时候,关系网是很重要的。但与10年前相比较,今天中国市场对于关系的依赖性要小得多。但总体而言,在中国经商要入乡随俗,重视关系网络。”
虽然由于工作关系,胡润一直是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但他崇尚的是一种简单、实在、有规律的生活。他认为人的一生有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点,比如人在20~30岁时注重社会实践和经验积累。胡润今年38岁,正处于中国“而立之年”和“不惑之年”的过渡期,所以他“要同时兼顾好家庭和事业”。
或许平衡协调生活和工作没有秘诀,关键在于个人的用心把握。胡润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路在脚下。”
胡润说以后会回到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会将排行榜事业进行到底,一生都将从事和中国相关的事业。或许,对于像胡润一样在中国经商的外籍企业家,最能表达中国人情怀的一句话是:Welcome to China!